物聯網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應用
1.3 健康小屋方案
目前的健康小屋方案供應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體檢設備或醫藥生產廠家;另外一類為醫學物聯網企業。
第一類供應商利用其在醫療行業的優勢,結合自己原有的產品,以健康小屋為契機來推廣自己的產品。這類企業的代表如健康小屋原型的發起者——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及生產體檢設備的北京東華原醫療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等。
以拜耳健康小屋為例,該類健康小屋主要依附于社區醫院,以體檢、健康知識講座為主要服務內容,通過讓居民全面了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防護知識,加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
此類健康小屋由于投資方關注點在于自身產品的銷售,因而并沒有將信息化作為健康小屋的構建重點,因此,此類健康小屋通常不具備或者只具備簡單的信息化系統和自助服務系統。
第二類供應商所關注的是通過物聯網技術來服務醫療衛生行業,該類企業不僅從事信息化系統的開發和集成,而且具有一定的醫療設備開發、生產與經營的能力。此類企業提供的解決方案通常能夠自行生產健康小屋方案中所需的部分醫療設備,并且在系統開發的時候,結合自己的這些產品,選擇更為合理的技術方案并可使得體系整合度更高。該類企業有諸如深圳市新元素醫療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無錫矽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此類健康小屋供應商由于同時負責信息化系統和設備的開發,因此針對性更強,搭配更為靈活,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但另一方面,由于該行業處于成長初期,目前總體的研發水平還不足以建立起能夠和IT企業產品相媲美的信息系統,因此,其所實現的方案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自閉性,在信息的傳播和共享上具有一定的缺陷。
2 現狀和問題
實際上,目前的健康小屋功能并沒有得以充分、全面的闡釋和實現。這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健康狀況評估停留于數據
健康小屋的使用者通過各種測量設備,雖然可以獲得個人各項生理指標的檢測數據,但對這些科學數據進一步的分析和解讀不夠。其原因主要是健康小屋的初衷之一就是自助化,專業醫務人員的介入不夠,并進而導致使用者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認識產生一定的障礙。
解決這個問題有兩條途徑:一是增加醫務人員在健康小屋的的參與度;二是增強系統對健康數據智能解讀的能力。第一條途徑需要人力和財力方面的投入,會加劇社區醫院本來就人員不足的壓力,另外也不符合健康小屋自助化的特點。從長遠來看,第二條途徑是必由之路。
要實現健康小屋的自助化,不僅僅是檢測設備的使用自助化,而且要提高健康數據解讀的自助化,即系統能夠根據體檢數據來進行分析和解讀,這就涉及到了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需要構建專家系統來作為數據分析的基礎。而要構建此類醫學專家系統,又離不開電子健康檔案的標準化。只有在對大量的標準化健康檔案數據進行分析和歸納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形成具有實用價值的健康數據分析邏輯。
2.2 電子健康檔案的標準化尚未完成
由健康小屋的發起初衷,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生活觀念養成是其主要目的,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管理系統,來跟蹤居民的生理狀況走向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和措施,以達到防患于未然而非被動治病的目的。同時,居民的健康檔案作為其個人在各級醫療機構就診治療時的重要資料,對醫生在診斷病情時有很大的幫助。要達到以上目的,必須確保已經實現了電子健康檔案標準化這一前提,因為只有保證了電子健康檔案的標準化,才能實現這些健康信息在不同組織機構間的大范圍傳播和共享。
我國早在2009年就頒布了《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用以指導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化的居民健康檔案,但是現階段,不同地區、不同機構各自所采用的系統中,健康檔案的實現仍然不盡相同,因此,行業內應盡快統一健康檔案標準,并將該數據標準納入健康小屋系統之中。
2.3 健康信息的資源共享不足
當然,導致健康信息資源共享不足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上面提到的電子健康檔案的標準不統一。但是,另一方面,這也和目前健康小屋方案所采取的信息系統的局限性有關。應該將健康小屋信息系統從封閉的局域網絡構架向與因特網實現對接的方向轉換,從而實現健康信息更大范圍的融合和利用。
2.4 健康小屋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目前,健康小屋的產生方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醫藥、醫療器械類廠家和社區醫療機構合作,此類健康小屋由于有廠家的支持,作為其產品推廣的一個點,可以避免出現后續資金不足的狀況;而另一類,也是目前主要的,是由當地政府部門出資作為公益項目興建的,但由于經驗和各方面估計不足,往往會導致因后續資金不到位而使健康小屋無法正常運作的結果。如何在保證公益性的前提下,實現健康小屋的收支平衡,從而避免出現無以為繼的窘境,這也是需要各方面一起探討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3 結語
作為社區醫療體系的一部分,無論是社區醫院還是健康小屋,都面臨著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功能定位和籌資機制的匹配問題。而要真正實現并增強它們各自的功能,必須加強社區醫療與更大范圍醫療體系的融合,最主要的就是健康信息的融合。通過保證大型醫院和社區醫療機構間健康信息的互通互用,不僅能促進居民對于社區醫療的信心,而且也有益于提高無論是在大型醫院還是社區醫院的就診效率,也只有保證了這種健康信息的通用性,才能真正發揮健康小屋自助、智能的特點。
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是新醫改提出的工作目標之一,要實現健康信息在整個醫療體系的自由流通,標準化電子健康檔案的建立是一個基礎,因此,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盡快建立并推廣應用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標準。目前,我國雖然已經提出了健康檔案的規劃和標準,但是,要實現真正實用、通用的電子健康檔案,還要克服很多困難。這些困難不僅僅是技術上的,因為這是一個覆蓋諸多行業的整體工程,所以需要眾多的相關利益方共同作出合作與努力。我們相信,隨著醫改的深入,基于統一的電子健康檔案的醫療衛生平臺將會成功搭建起來,在此基礎上,包括社區醫院和健康小屋等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功能將得到更好的發揮。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8857.htm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