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汽車電氣/電子系統設計和實現架構
當物理和邏輯流程都可以提供結果以后,它們的各種數據就可用來評估和優化汽車架構。不過,由于流程的復雜性,很難找到一個以上行得通的架構。其結果是,邏輯和物理設計師只能嘗試優化其各自負責的設計部分。
圖3:用戶案例2――物理設計驅動邏輯設計
圖3顯示物理設計驅動邏輯設計的設計流程,邏輯拓撲是物理拓撲的衍生。與前面的增加信息不同,這里不必要的信息需要被過濾。例如,在需要一個雪茄打火機的物理設計時,這一功能并不需要一個 SWC描述,因此這一信息在邏輯域中不需要。這兩個例子只是反映了今天現有的設計流程挑戰的一小部分,并說明了整個流程的復雜性。
物理和邏輯設計流程的集成
改善這個內在復雜設計流程(多個設計小組在同一整體設計上同時工作)的一個選擇是,兩個不同設計流程之間的緊密聯系。
在整個設計流程中,數據需要保持同步,但與此同時,工程師受到了這一同步的太多阻礙。在目前的工作流程中,所有的人都共享相同的數據對象,而且在使用它們之前必須對它們進行檢查,一種替代工作流程是,針對兩個不同的設計流程,使用兩個獨立的數據庫(見圖4),但找到一種辦法可以在不帶來大量人力工作量情況下保持數據同步。
這需要這樣的一個設計流程,大部分的設計實際上是自動生成,而不是手工生成。在同步過程中數據庫的變化將自動導致一次“綜合”操作,從而完全避免了重復以前努力的任務。
圖4:并行處理物理和邏輯設計
一個例子是網絡配置的生成。當需要通過網絡傳輸的信號發生變化時,設計師可以手動輸入這些變化,并手動運行所有必需的驗證測試,這可以導致設計過程的時間延長幾個月。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各種通信數據可以自動基于通信要求和數學算法生成,這可將完成設計流程所需的時間大幅減少到秒級。
一個類似的物理設計例子是系統集成。當系統出現變化時(如不同的路由通道),人工過程需要太多的時間,而且容易出錯。通過使用一個自動生成的流程,系統的變化可以通過流程或多或少地馬上得到處理。例如,連接器的安裝位置改變和電線長度可以自動生成。在這里,工程師的know-how用于定義規則,而不是應用這些規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