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煤礦瓦斯涌出量預測系統的設計
3.2 Linux內核的移植[5]
由于系統包括數據的分析、系統間的通信及與上位機的交互等功能的綜合,所以考慮加入操作系統,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分配資源。系統采用最新的Linux 2.6.14內核,內核的移植較為復雜,主要包括Makefile文件的修改(如設置交叉編譯的路徑、flash分區的設置等)和配置內核編譯項(make menuconfig):(1)加入Yaffs2文件系統支持;(2)CS8900網卡驅動的移植;(3)LCD驅動移植;(4)USB驅動移植等。
3.3 Yaffs2文件系統的制作
文件系統的制作主要是用busybox工具制作最小文件系統,編譯和安裝busybox-1.7.tar后會在busybox目錄下生成子目錄_install,并且/bin目錄下集成壓縮了Linux的許多工具和命令。另外,還要加入QT程序所依賴的動態共享庫libQtCore.so.4、libQtGui.so.4和libQtNetWork.so.4,并設置環境變量。
3.4基于QT的軟件設計[6]
系統的應用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模塊:
(1)核心算法模塊。根據分源法建立數學模型,如圖3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5691.htm
其中主要瓦斯涌出源包括開采煤層(包括圍巖)瓦斯涌出、鄰近煤層瓦斯涌出、掘進巷道煤壁瓦斯涌出、掘進落煤瓦斯涌出、已采采區采空區瓦斯涌出和生產采區瓦斯涌出。
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q1=開采煤層瓦斯涌出+鄰近煤層瓦斯涌出
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q2=掘進巷道煤壁瓦斯涌出+掘進落煤瓦斯涌出
其中q4為已采采區采空區瓦斯涌出量。
(2)通信模塊。系統的通信包括與上位PC通信和與其他子系統的通信。通信接口采用100 Mb/s以太網接口,通信協議采用輕量級的UDP協議,該協議適用于短消息的網絡數據傳輸、擁有大量的客戶端、對數據安全無特殊要求、對響應速度要求高等情況。QT提供了一個QUdpSocket類用于編寫UDP程序,QUdpSocket類提供的一個重要功能是廣播,這里正好適合系統以廣播的形式向鄰近煤層系統發送廣播數據報,從而獲得鄰近煤層瓦斯涌出量信息。
(3)信息顯示GUI模塊。該模塊用于與操作人員交互,采用觸摸方式,更適于在狹窄的空間中進行操作。QT的GUI類為程序設計人員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控件,可以方便地設計出操作簡單、界面友好的系統。系統的顯示主要包括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當前開采面風速、濕度、瓦斯涌出量預報信息及檢測時間等。
本文針對礦井下不同深度、不同采區瓦斯涌出量的差異及鄰近采區瓦斯涌出相互影響的特點,設計出分布式的基于ARM的瓦斯預測系統。系統的硬件平臺設計,鑒于其特殊的應用環境,采用可靠性高、應用廣泛、技術成熟的S3C2440做為核心板;軟件方面采用了兼容性強的Linux+QT的設計方式,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可靠。根據歷史瓦斯涌出數據,在煤層厚度為4.96m、日產量3 000 t、巷長1 000 m、巷道橫截面為5 m2、平均瓦斯含量為18.80 m3/t、距地面90 m的礦井下,系統預測值為45.28 m3/min,實際值為50.06 m3/mi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