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測試測量 > 設計應用 > 一種新的WLAN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的設計與實現

        一種新的WLAN無線Mesh網絡測試床的設計與實現

        作者: 時間:2009-12-10 來源:網絡 收藏

        測試床的關鍵技術主要分為4個層次,如圖5所示:最底層是操作系統的選擇和安裝。這一步是測試床搭建的基礎,所有后續的工作都必須在此之上才能進行。操作系統安裝完成后是網卡驅動的選擇和安裝,本平臺不僅要求驅動程序具有強大的功能,而且要求它是開源的,方便研究人員根據需要修改驅動代碼。網卡驅動程序安裝后并不能正常使用網卡,還需要可加載內核模塊(Loadable Kernel Modules,LKM)技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5608.htm

        在LKM之上涉及3個工具的應用,其作用各不相同:Linux工具用于對網卡進行具體的參數配置,如傳輸信道、傳輸速率、模式等;平臺還需要利用DHCP工具在AP節點上模擬出動態主機分配功能;最后,還將利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原理,使用iptables工具來實現不同網絡之間的地址轉換。


        3 測試床的功能驗證
        完成測試床的搭建后,需要對平臺的功能進行驗證。本文主要從測試床平臺的客戶端網絡、骨干網絡、客戶端網絡與骨干網絡間的通信、網絡與Internet的融合4個方面加以驗證。
        客戶端網絡的實現首先在于AP節點接入功能的模擬。打開終端節點的“無線網絡連接”窗口,看到終端連接到AP上,網絡標識為“M-AP”,并通過AP的DHCP功能自動獲取到網絡配置信息,比如IP地址、子網掩碼、默認網關等。
        為了進一步證明客戶端網絡已經搭建成功,需對客戶端節點與AP的連通性加以測試,結果如圖6所示,節點間通信正常。據此得出:客戶端網絡搭建成功。

        骨干網絡是整個測試床實現的關鍵,骨干網本質是一個Ad-hoc網絡,只要安裝了無線網卡的計算機之間即可實現單跳或者多跳無線互聯。為驗證網絡的連通性,取其中任意兩個節點進行測試(以MP1和MP2為例),如圖7所示,節點間通信正常,骨干網絡搭建成功。
        采用同樣的方法對客戶端網絡與骨干網絡間以及Mesh網絡與Internet間的通信狀況進行測試,所得結果表明平臺實現了子網間的通信及與異構網絡的融合。


        4 結論
        本文介紹了基于的無線Mesh床。針對無線Mesh網絡節點MAP,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提出了新的實現方案并成功地完成了測試床的搭建工作。該測試床的建立,為包括接入認證、密鑰管理、安全路由在內的Mesh網絡各關鍵技術,在真實環境下提供一個開發試驗平臺。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阳县| 黄平县| 长汀县| 灯塔市| 潞西市| 藁城市| 唐海县| 库尔勒市| 巨鹿县| 嘉峪关市| 关岭| 巴楚县| 公安县| 集贤县| 塔城市| 增城市| 卢龙县| 桐乡市| 南郑县| 芮城县| 田东县| 调兵山市| 梧州市| 巴楚县| 西城区| 鄂尔多斯市| 葫芦岛市| 闽侯县| 康定县| 囊谦县| 巧家县| 台江县| 邛崃市| 南丹县| 新干县| 洪洞县| 德钦县| 旌德县| 张北县| 蒙山县| 武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