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開放的圖形化平臺創建綠色工程應用
引言
在當前的經濟危機下,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環境保護和技術是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個方面:中國政府的十項措施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位列第五項,具體內容包括“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把清潔能源投資作為經濟刺激方案的重點之一。
其實在溫室效應日趨嚴重、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了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研究地球環境變化的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楊學祥教授在其博客中指出,長江水系已陷入深度危機,若不及時拯救,10年之內,長江水系生態將瀕臨崩潰。長江中上游地區引進的眾多項目大都是污染嚴重的工業,完全可以用“企業林立,排污口密布,且大都直排入江”來形容。[1] 各國政府的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政策正是適時地為環境治理、綠色能源安裝了強勁的推進器。
如何加強生態環境建設,開發可行的清潔能源技術?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是承擔這項任務的技術先鋒。綠色工程正是通過開放的圖形化開發平臺,為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提供了測量、控制以及設計工具,幫助他們‘量化問題’,并進而‘解決問題’,降低產品的排污量,開發消耗更少能源的設備,創造可行的清潔能源技術,從而構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綠色應用。
什么是綠色工程 ?
綠色工程包括開發新的清潔能源利用方式、提高現有產品的能源效率、以及環境和氣候變化的研究等等,其應用幾乎涉及各行各業。本質上進行綠色工程與進行任何其他類型的工程創新并沒有任何不同。首先,需要測量所關心的參數,例如電能質量和能耗;車輛以及工廠的排污量,例如水銀和氮氧化物等;環境數據,包括二氧化碳、溫度以及水質。這不僅是一個數據獲取和過程分析的過程,也是促使人們改變行為方式的契機。
“我們發現對于能源和溫室氣體, 一旦你開始測量具體的數據,人們就會減少使用,” “測量不僅僅是簡單的任務, 一旦公司有一個合適的基準,他們就會開始考慮改變(使用能源的方式)”
- Linda Fisher, the 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at DuPont
- Excerpt from “A Change in Climate”, published in the January 2008 issue of the Economist
通過‘量化問題’的過程,工程師們可以從數萬個可靠測量系統獲取前所未有的大量可靠精確數據,從而在此基礎上對產品和過程進行改進,創建更高效的技術與流程,設計并開發下一代產品和技術以‘解決問題’,最終獲得環境以及經濟上的利益。簡而言之,綠色工程可以概括為一個‘量化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通過開放的圖形化平臺創建綠色工程應用
NI為綠色工程提供了開放的圖形化開發平臺,幫助工程師和科學家們進行測量、控制以及設計,圖形化系統設計是系統設計的一種新途徑,通過高效的軟件、高性能的硬件、軟硬件的無縫集成、可擴展的開放平臺,幫助工程師降低應用開發的復雜性,從而快速構建各類測試及控制應用。對于可再生能源、環境監測、電能質量等專業應用領域,圖形化開發平臺讓設計人員能夠輕松將專業領域內的前端設計轉化為實際的系統,從而設計并開發更高效、更環保的產品和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