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虛擬儀器的機載陀螺儀測試系統研究
1.4 計算機控制系統
計算機控制系統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并進行圖像顯示,向操作人員提示及報警。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記錄,以測試報表形式輸出。軟件采用全漢化處理,選用菜單對話形式,將每一步操作方法都顯示在顯示屏上。操作人員可以按照提示完成操作。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5320.htm
通信模塊實現板卡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計算機使用RS232總線,而智能板卡使用CAN總線,轉換模塊完成數據的采集功能,如圖2所示。
C8051F005單片機實現對D/A轉換器DAC714和A/D轉換器TLC2543的控制,產生直流電壓信號,經輸出采樣電路的電壓/電流轉換、放大,輸出穩定的直流電流。使用D/A輸出、A/D采樣,與主控單片機形成閉環控制系統。可用鍵盤進行電流數值設定,用LED(發光二極管)進行顯示,智能板卡數據采集框圖如圖3所示。
1.5 信號調理箱
信號調理箱實現信號的調理、采集和輸出。通過分析不同型號陀螺的工作原理,其輸出信號有同步器、模擬量和開關量等信號。根據信號性質,信號調理箱包含S/D、A/D和繼電器等集成電路,能夠將同步器信號、模擬量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達到與計算機通信的目的。
采用CJ24Y4L和CJ24W型航空智能板卡采集陀螺儀的輸出模擬量。CJ24W航空智能板卡可以滿足模擬信號的輸出,輸出電壓為0~23 V。模擬量采集為24路單端輸入和8路差分輸入,分辨率為24位,可以采集0~300 V的電壓,0~2 A的電流。采集數據精度高、速度快、穩定性好。由于陀螺儀的信號輸出數量多,不可能將所有信號同時輸入到信號調理箱,必須經過繼電器矩陣進行切換,繼電器切換必須具有足夠快的響應時間,能通斷較大的信號,因此選用型號為JDQ航空智能板卡,實現信號的連接、斷開和轉換。該航空智能板卡工作電壓為DC+27 V,信號的采集和模擬均符合航電設備的輸入輸出要求。
2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采用美國NI公司的虛擬儀器軟件LabWindows/CVI進行設計開發,CVI是在C語言(ANSIC)的基礎上增加了儀器控制和工具函數庫的虛擬儀器開發軟件,具有友好的圖形用戶界面,因此選用CVI可以加快測試程序開發。系統軟件原理圖如圖4所示。
為了方便和規范測試系統程序的編寫,將各個硬件模塊的驅動編譯生成動態庫,由測試系統程序根據需要進行調用。系統程序開發過程中,硬件驅動和虛擬儀器界面的開發是重點。
硬件驅動設計是對智能板卡進行程控,方便測試系統程序的編寫和集成。航空智能板卡驅動程序是上位機與下位機程序通信的紐帶,通過調用驅動函數實現計算機對硬件的控制。虛擬儀器界面提供人機接口,操作員根據需要施加信號,實時監測信號。CVI提供了開發虛擬儀器界面的用戶接口資源文件(*.uir)、各種控制和顯示控件,用于模擬實際儀表界面。分析完成航空電源智能采集板上位機采集功能所需的各種控件。根據CVI軟件編程,完成控件的編制,除了一些基本的控制顯示控件外,還有一個示波器顯示控件,它用于顯示采集數據的波形。機載陀螺進行檢測系統軟件流程如圖5所示。
控制函數的編寫過程中,由于在板卡功能設計中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因此在波形顯示界面設計時,也將其分為交流和直流2個波形顯示界面。而在運行程序過程中,采集交流或直流,都需將另外一個隱藏起來,這就用到函數SetCtrlAttribute(panelHandle,PANEL_STRIPCHAR-T,ATTR_VISIBLE,1)和函數SetCtrlAttribute(panelHandle,PANEL_GRAPH,ATTR_VISIBLE,0)。在控制函數中,繪制波形的函數PlotStrip Chart(panelHandle,PANEL_STRIPCHART,data,1,0,0,VAL_DOUBLE); 采用函數SetCtrlAttribute(panelHandle,PANEL_TIMER,ATTR_ ENABLED,1)打開時鐘,進行數據采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