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信號測量方法及信號完整性驗證面臨的挑戰與建議
3.1 利用前導寬度觸發器分離讀/寫信號
我們可以利用讀/寫前導的寬度來觸發示波器,實現讀/寫信號分離。根據JEDEC規范,讀前導的寬度為0.9到1.1個時鐘周期,而寫前導的寬度規定為大于0.35個時鐘周期,沒有上限。于是,我們在設置觸發條件之前,首先要確定讀/寫前導的寬度。由于讀前導和寫前導各自有不同的寬度,因此可利用這一點分離讀出的數據和寫入的數據。
但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也存在問題。首先,JEDEC規范中對前導寬度的定義比較松散,而且不同ASIC/DRAM廠商在這方面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此外,由于寫前導的上限沒有定義,因此它也有可能與讀前導寬度相同,而如果二者的值過于接近,那么要想分離讀信號與寫信號就十分困難了。
第二,如果寫前導的寬度為0.5個時鐘周期,與一個數據比特的寬度相當,那么硬件觸發器就無法區分寫前導比特與正常數據比特。
第三,隨著DDR數據率變高,時鐘周期將變得越來越窄。而隨著時鐘周期變窄,寫信號的前導寬度也會大幅縮小。以DDR3-1600為例,其最小前導寬度只有大約200ps。示波器的硬件觸發器有可能無法被如此窄的脈寬觸發。
3.2 利用更大的信號幅度觸發方法分離讀/寫信號
通常,讀/寫信號的信號幅度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在更大的信號幅度上觸發示波器來實現兩者的分離。然而,幅度更大的信號并不一定是讀信號或是寫信號,因此,我們雖然可以區分幅度更大的信號,但卻無法控制所分析的是讀信號還是寫信號。當讀/寫信號幅度接近時則會發生類似的問題。
圖2:利用DQS信號的前導位觸發來分離讀/寫信號。
圖3:利用MSO實現控制信號觸發并分離讀/寫信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