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基于NiosII的二維條碼識別系統設計

        基于NiosII的二維條碼識別系統設計

        作者: 時間:2009-07-02 來源:網絡 收藏

        3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是在Nios II的μC/OSII操作系統下進行C語言編程的。系統初始化主要包括對采集芯片、射頻傳輸控制模塊、網絡接口的初始化,整個系統動態掃描條碼圖像和實時譯碼。系統主要流程如圖9所示。其中,系統初始化時利用函數IOWR(SIGNAL_CAP_O_BASE,O,1)將采集模塊全局信號復位,然后使用函數alt_irq_register。(SIGNAL_CAP_0_IRQ,NULL,sig_cap_irq_proc)來建立一個用戶中斷程序,對按鍵中斷響應進入中斷服務程序sig_cap_irq_proc,向攝像頭發送采集指令。當采集模塊完成一幅條碼圖像采集后,產生一個硬件中斷,將標志FLAG置1。當主循環程序判斷FLAG為1時,就可以從外擴的SRAM中將圖像數據讀入SDRAM中,接著進行圖像預處理和譯碼,其中包括用自定義用戶指令和硬件模塊實現的一些運算量大的部分。射頻傳輸與的PIO口相連,通過函數IOWR_ALTERA_AVALON_PIO_DA_TA來實現。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92009.htm


        4 實驗與分析
        本識別系統工作頻率為100 MHz,圖像采樣分辨率為320×240,一幅條碼圖像識別時間為60 ms。本系統有如下幾個特點:
        ①利用PDF417碼本身的特點來定位分割條碼,與傳統的條碼定位分割算法相比,大大提高了速率。傳統條碼定位分割多采用Hough變換來確定條碼傾斜角度,不能滿足手持式嵌入式條碼識讀器的實時性要求。
        ②在FPGA中嵌入NioslI軟核處理器,簡化硬件設計,同時使系統更加穩定。FPGA的可重配置以及SOPC的可裁減使系統具有很高的資源利用率,而且方便升級和維護。
        ③利用自定義模塊、自定義指令、C2H硬件加速等方法刮對部分耗時算法進行優化,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識別速率。
        筆者針對不同環境下采集的300幅條碼圖像進行了三次測試:第一次是在條碼無破損的情況下,第二次是在條碼有5%破損和污染的情況下,第三次隨機識別100幅條碼。本文所采用的算法平均識別率達96.7%,耗時60ms,如表1所列。

        結 語
        條形碼誕生后,條碼技術的應用領域更加廣泛,不僅應用于物流運輸,還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本文介紹了一種基于SOPC的系統的設計,提出了一種軟硬件綜合的解決方案,由于涉及底層的硬件和相應的軟件設計,在系統性能優化方面有著很大的空間。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通州市| 云梦县| 南华县| 泸定县| 阿合奇县| 抚顺县| 上犹县| 义马市| 洛浦县| 肃北| 久治县| 都兰县| 汨罗市| 昆明市| 唐河县| 怀远县| 灯塔市| 刚察县| 西乡县| 张家界市| 宁远县| 曲周县| 江孜县| 钟祥市| 泰来县| 囊谦县| 厦门市| 库尔勒市| 德化县| 普定县| 宽甸| 当涂县| 文山县| 彭阳县| 临泽县| 孟村| 古浪县| 石嘴山市| 崇礼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