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通信領域FPGA的應用分析
無線通信的發展過程及趨勢可以概括如下:
工作頻段從短波、超短波、微波發展到毫米波、紅外和超長波
頻道間隔由100KHz、50KHz、25KHz發展到12.5kHz甚至更窄
調制方式由振幅壓擴單邊帶模擬調制發展到數字調制
多址方式由FDMA、TDMA、CDMA發展到混合多址,以及固定多址和隨機多址的結合
業務類型由話音發展到數據、傳真,直到多媒體綜合業務。
1.2FPGA在無線通信中的應用
現場可編程門陳列(FPGA)芯片在許多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無線通信領域里,由于具有極強的實時性和并行處理能力,使其對信號進行實時處理成為可能。本節不僅對FPGA技術在現有無線通信中的應用領域作了詳細的分析,并對其在未來無線通信中的應用發展作了展望。
FPGA指的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它的基本功能模塊是由N輸入的查找表,存儲數據的觸發器和復路器等組成。在正確的設置下,這三個部分各司其職。查找表能夠通過對數據的讀取實現輸入數據的任意布爾函數;觸發器則用來存儲數據,如有限狀態機的狀態信息;復路器可以選擇不同的輸入信號進行組合,將查找表和觸發器用可編程的布線資源連接起來,可以實現不同的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由于FPGA內部結構的特點,它可以很容易地實現分布式的算法結構,這一點對于實現無線通信中的高速數字信號處理十分有利。因為在無線通信系統中,許多功能模塊通常都需要大量的濾波運算,而這些濾波函數往往需要大量的乘和累加操作。而通過FPGA來實現分布式的算術結構,就可以有效地實現這些乘和累加操作。
目前,無線通信一方面正向話音和數據綜合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迫切需要將移動技術綜合到手持PDA產品中去。因此,隨著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以及對更為完善的便攜式系統的期望,構架系統模塊的處理器就必須更加地強有力。這一要求對無線通信的FPGA芯片市場提出了重要的挑戰,其中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是FPGA的功耗、性能和成本。目前已有許多研究來平衡這三方面的要求,如利用系統芯片(SOC)可以將盡可能多的功能集成在一片FPGA芯片上或FPGA芯片集上,使其性能上具有速率高、功耗低;在成本上價格低廉;而且還可以降低復雜性,便于使用。
特別是在無線通信領域里,SOC由于具有極強的實時性,使其對話音進行實時處理成為可能;由于它是通過面向芯片結構的軟件編程來實現其功能的,因而僅修改軟件而不需改硬件平臺就可以改進系統原有設計方案或原有功能,因而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又由于這種情況下的FPGA芯片并非專門為某種功能設計的,因而使用范圍廣、產量大、價格可以降到很低。所以FPGA將會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無線通信系統中,它的優良性能將會促進無線通信的發展;而帶來的無線通信蓬勃發展又將會進一步促進FPGA技術的不斷進步。
對于現有移動通信中的許多關鍵技術,如:CDMA技術,軟件無線電,多用戶檢測等技術都需要依靠高速、高性能的并行處理器來實現。隨著這些應用的日益多樣化,FPGA已經不再是一塊獨立的芯片,而演變成了構件內核。這使得設計師能選擇合適的內核,與專用邏輯“膠結”在一起形成專用的FPGA方案,以滿足信號處理的需要。目前還出現把DSP核和FPGA集成在一起的芯片。FPGA芯片的一些具體應用方面,如:用于實現語音合成,糾錯編碼,基帶調制解調,以及系統控制等功能;基于DSP核矢量編碼器用于將語音信號壓縮到有限帶寬的信道中;用來實現基帶調制解調功能;另外還有定時的恢復、自動增益和頻率控制、符號檢測、脈沖整形、以及匹配濾波器等。
特別是對于其中的調制解調器,由于需要大量的復雜數學運算,并且對調制解調器的大小、重量、功耗特別關注,這就對FPGA的要求就更高,調制解調器的速度隨FPGA的速度的提高而不斷提高。FPGA在通信領域的應用,大大改善了現代通信系統的性能,也極大地推動了SOC的發展。但對于當今的移動通信設備,一片FPGA難以達到系統級處理的能力。比如現在的第三代移動通信,一片FPGA只能進行信源和信道方面的物理層處理,不能處理控制和高層信令。只有與另外的DSP或者CPU相結合才能完成整個任務。因此,基于DSP/CPU加FPGA的網絡產品將成為未來的應用熱點。隨著移動通信的寬帶GSM,CDMA標準的轉移和高速數據傳送網絡對XDSL的要求,基于內嵌DSP/CPU的FPGA SOC將更有前途。
專家指出,今后高速DSP/CPU加FPGA技術的發展趨勢,將是以系統芯片為核心,信息處理速度將達到每秒幾十億次乘加運算,因此,只有多系統芯片才能肩負此重任。嵌入式系統已經與SOC技術融合在一起,成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基于DSP/CPU加FPGA的嵌入式系統不僅具有其他微處理器和單片機嵌入式系統的優點和技術特性,而且還可能利用并行算法操作,具有更高速的數字信號處理能力,為實現系統的實時性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支持。DSP/CPU加FPGA系統必將成為現在以及未來無線通信技術的重要支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