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ISM-RF產品中的PCB布局“缺陷”
引線耦合
如同電感排列方向會影響磁場耦合一樣,如果引線彼此過于靠近,也會影響耦合。這種布局問題也會產生所謂的互感。RF電路最關心問題之一即為系統敏感部件的走線,例如輸入匹配網絡、接收器的諧振槽路、發送器的天線匹配網絡等。
返回電流通路須盡可能靠近主電流通道,將輻射磁場降至最小。這種布局有助于減小電流環路面積。返回電流的理想低阻通路通常是引線下方的接地區域—將環路面積有效限制在電介質厚度乘以引線長度的區域。但是,如果接地區域被分割開,則會增大環路面積(圖3)。對于穿過分割區域的引線,返回電流將被強制通過高阻通路,大大提高了電流環路面積。這種布局還使電路引線更容易受互感的影響。

圖3. 完整的大面積接地有助于改善系統性能
對于一個實際電感,引線方向對磁場耦合的影響也很大。如果敏感電路的引線必須彼此靠近,最好將引線方向垂直排列,以降低耦合(圖4)。如果無法做到垂直排列,則可考慮使用保護線。關于保護線的設計,請參考以下接地與填充處理部分。

圖4. 類似于圖1,表示可能存在的磁力線耦合。
綜上所述,布板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引線下方應保證完整接地。
敏感引線應垂直排列。
如果引線必須平行排列,須確保足夠的間距或采用保護線。
接地過孔
RF電路布局的主要問題通常是電路的特征阻抗不理想,包括電路元件及其互聯。引線覆銅層較薄,則等效于電感線,并與鄰近的其它引線形成分布電容。引線穿過過孔時,也會表現出電感和電容特性。
過孔電容主要源于過孔焊盤側的覆銅與地層覆銅之間構成的電容,它們之間由一個相當小的圓環隔開。另外一個影響源于金屬過孔本身的圓柱。寄生電容的影響一般較小,通常只會造成高速數字信號的邊沿變差(本文不對此加以討論)。
過孔的最大影響是相應的互聯方式所引起的寄生電感。因為RF PCB設計中,大多數金屬過孔尺寸與集總元件的尺寸相同,可利用簡單的公式估算電路過孔的影響(圖5):

式中,LVIA為過孔的集總電感;h為過孔高度,單位為英寸;d為過孔直徑,單位為英寸2。

圖5. PCB橫截面用于估算寄生影響的過孔結構
寄生電感往往對旁路電容的連接影響很大。理想的旁路電容在電源層與地層之間提供高頻短路,但是,非理想過孔則會影響地層和電源層之間的低感通路。典型的 PCB過孔(d = 10 mil、h = 62.5 mil)大約等效于一個1.34nH電感。給定ISM-RF產品的特定工作頻率,過孔會對敏感電路(例如,諧振槽路、濾波器以及匹配網絡等)造成不良影 響。
如果敏感電路共用過孔,例如π型網絡的兩個臂,則會產生其它問題。例如,放置一個等效于集總電感的理想過孔,等效原理圖則與原電路設計有很大區別(圖6)。與共用電流通路的串擾一樣3,導致互感增大,加大串擾和饋通。

圖6. 理想架構與非理想架構比較,電路中存在潛在的“信號通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