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業界動態 > “蘋果+富士康”模式能否在第四屏上演?

        “蘋果+富士康”模式能否在第四屏上演?

        作者: 時間:2013-11-18 來源:數字商業時代 收藏

          仿佛互聯網手機大戰重演,一個個“互聯網企業+傳統廠商”的軟硬組合接踵登場。遍布PC、手機、平板之后,互聯網大佬又看上了電視。他們將這第四塊作為自我展示與吸金的新領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9389.htm

          迷霧重重。各種復雜的排列組合讓人晃眼,單干的風險機遇并存,合作也未必能取到真經。一切不過是再次驗證一條鐵律:在利益面前,“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盡管種種合縱連橫展示的都是源自智能手機的“(iOS)+”的合作模式,但其代表的軟硬一體化的核心卻未能在互聯網電視中得到真正體現。

          這注定是一場追隨者的戲碼,鮮少顛覆者的革命。

          因此,未來關卡重重:互聯網電視的“大塊頭”不同于電子產品中的“快消明星”手機,可移動性差,受限需求更新慢,物流供應要求高;盒子、電視棒等產品替代性強;娛樂中心已經遷移,對年輕人吸引力不足;內容生產和盈利模式還處于投石問路階段,現實問題才剛剛暴露。

          BAT在搶占市場的同時,似乎將重心更多放在軟硬融合和“拾漏補缺”上,以此達到鞏固、完善自身生態圈的目的,而忘記了創新本身。他們如果僅著眼于搶占終端入口,而忽略設備協同、終端交互等方面的突破,原有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體驗難以直接在家庭互聯網中實現。

          如果互聯網電視不過是手機、平板的放大版,這多少有點令人失望。交互應該成為未來的關鍵詞,是制約用戶體驗的重要因素。

          人們想要的互聯網電視不止于此,它應該走得更遠一些,像智能手機那樣去改寫生活。

          “卡位”第四屏“圈地運動”誰能大統?

          “+”模式成為互聯網電視抄襲最好的范本,但源自智能手機的這一靈感能否成功移植到此?顛覆性革命在這里似乎消失了。

          白襯衫的龔宇,紅襯衫黑夾克的郝義,黑T恤牛仔褲的雷軍。

          互聯網電視熱劇上演。9月初,愛奇藝CEO龔宇和TCL副總裁郝義在北京798推出了愛奇藝+TCL互聯網電視,兩天后小米董事長雷軍就在國家會議中心高調祭出了號稱“全球首款最高配置的智能電視機”。

          僅隔幾天,同樣在798,創維高調結盟阿里巴巴,展出了酷開互聯網電視。發布會上,創維國內營銷副總經理楊孝駿公然炮轟:“小米電視在技術上不過處于石器時代。”

          互聯網企業、IT企業、傳統廠商、國家隊,瞄準第四屏挑槍上陣,各層利益盤根錯節。家庭互聯網夢想之下的“客廳爭奪戰”,嘶聲震天。

          趁著電視遲遲未出,谷歌ITV尚未成功,在真正的生態圈和寡頭還沒進來之前,他們還有機會折騰。

          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真空狀態里可以打打時間差。他們要搶先建立家庭互聯網的游戲規則,電視行業從之前的純粹比拼硬件已經升級為“硬件+軟件+內容+服務”整個生態圈建設的較量上。

          人人都要搶占入口,人人都要顛覆,人人都在構建生態圈。“蘋果+”模式成為互聯網電視軟硬一體化最好的范本,但源自智能手機的這一靈感能否成功復制到此?

          同是“安卓心”相煎何太急

          “我們的配置最高。”“內容最豐富,用戶體驗最好。”

          搶時間,爭地位。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互聯網企業乍一進入便采取了價格戰,售價遠遠低于市面上的傳統電視,并相互慘烈廝殺,人人都想顛覆行業做“價格屠夫”。

          互聯網企業就如同一尾尾鯰魚般攪動了這個市場,大家紛紛要搶先建立家庭互聯網的規則。

          他們紛紛打造自己的生態圈,復制蘋果+富士康模式。愛奇藝可以更加專注做內容,從而嫁接優勢的硬件廠商TCL;樂視假手富士康,構想的是全產業鏈,在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微博]看來,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樂視,要仿照蘋果獨立撐起一個閉環式的娛樂王國;小米謀劃的是渠道,雷軍眼里青睞的是蘋果的軟硬一體化;阿里謀劃的則是電視購物。此前的阿里已經攜阿里操作系統出現,讓傳統廠商們感受到了咄咄逼人之勢力。

          各路人馬交鋒形成的風暴中心,將更多覬覦者卷了進來。

          雖然發布了自己的天賜操作系統,但創維仍然感覺被生生“拽”了進來,所以就有了這次這種完整針對競爭對手的產品介紹——創維國內營銷副總經理楊孝駿不只是貶低了樂視TV的

          電路板設計過于凌亂,更是稱小米電視在很多地方使用了傳統彩電廠商兩年前的舊技術,在能效等級等指標上相對落后。而這在當下顯得反常。

          《時間線》主編于欣烈撰文分析指出,這種完整針對競爭對手的產品介紹,在中國互聯網行業比較少見,看來創維的反擊帶來了一股彪悍之風。但也的確起到了營銷效果,創維對小米電視的“口誅筆伐”被迅速傳播,獲得了巨大的關注度。在他看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傳統企業學習進步的表現。

          另據業內人士分析,創維很是需要阿里。對于傳統廠商來說,缺乏的就是互聯網基因。當鯰魚效應開始顯現,不進則退。

          不過,這一次,創維“留了一手”。他們采用了雙系統并行。在傳統廠商硬件的利潤已經很是攤薄的背景下,他們也很是清楚,如果互聯網公司掌握了操作系統平臺,電視廠商就淪為純粹的硬件制造商,完全失去話語權。

          由此可見,毫無疑問操作系統是連接傳統廠商和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互聯網電視產業的核心。對于互聯網企業來說,就像一年之前大家紛紛搶占移動互聯網入口一樣,搶占客廳的入口對他們而言也變得非常重要,這里面操作平臺之爭也是他們競爭的重頭戲。

          控制了操作系統就等于擁有主導權。海信在今年最新發布的VIDDA電視上搭載了海安操作系統;樂視也在8月27日正式發布新版智能電視操作系統;長虹[微博]也將在今年10月推出搭載語音瀏覽器和自主操作系統的智能電視產品。

          究其根源,他們所忙碌的,都是在“安卓”的基礎上,各自埋頭做自己的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就是噱頭”,愛奇藝龔宇一點也不委婉。他直言:“這不叫操作系統,操作系統是從底層開始寫的,現在的操作系統,如果有發展的全部是安卓。”

          同是“安卓心”,相煎何太急?

          傳統廠商著實有著自己的無奈。家電專家、數字華夏(北京)品牌傳播機構總裁姜培峰比喻:“他們本身是生產筐子的,現在被迫要提供筐子里的蘋果,被迫要把蘋果從樹上摘過來。”

          還好,值得稱道的是,中國互聯網電視進化的趨勢已經開始向國外的模式趨近——云管端各個層面開始優勢互補、互相合作。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白為民稱,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由于他們在配送、售后上會有障礙,合作模式更具優勢。

          “將來是一個生態圈和另外一個生態圈的競爭。”TCL郝義如是分析。

          山中無老虎大佬搶占生態圈

          合縱連橫才剛剛開始。安卓底層之上的他們披著各色外衣慘烈廝殺,只是因為iOS并未進入。

          蘋果ITV一直以來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盡管在喬布斯傳記中,喬布斯提到已經破解了電視機市場,會帶來新革命。但蘋果的機頂盒AppleTV在試水過程中就面臨了來自傳統電視內容方的強勢和限制,蘋果電視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這背后的信號是,蘋果電視似乎短時間內無望進入中國市場,政策會將蘋果電視擋在中國大門之外。

          國外企業很難獲得互聯網電視服務的相關牌照,樂視副總裁梁軍指出,電視行業不同于電腦和手機,國家對電視有著嚴格的管控。

          在梁軍等互聯網電視深水跋涉者看來,蘋果ITV不足為懼,他們似乎也的確不用擔心。有觀點認為,互聯網電視不僅僅是節目,更重要的是意識形態,國家必須對此加以管控。所以也就有了國家隊中國網絡電視臺的臨門一腳——就在愛奇藝聯姻TCL的頭一天,CNTV(中國網絡電視臺)也宣布與康佳推出互聯網電視KKTV,在京東商城上線。

          盡管如此,“國內的互聯網電視和蘋果電視毫無可比性。”另有業內分析人士對記者直言,一旦蘋果真正進入電視領域,將是傳統電視行業的噩夢。

          在他看來,蘋果電視“寶刀”一旦出鞘,其用戶體驗將完勝安卓系列。蘋果在美國很大程度上跟創新是劃等號的,這是個特別可怕的光環。

          寡頭似乎更有顛覆的話語權。在前述業內人士看來,現在的各種組合、合作,不過是弱弱關系。真正的蘋果+富士康的原生態,或者是谷歌+HBO+三星、亞馬遜+三星,才是真正的航母——此前IT巨頭谷歌在電視領域也曾屢遭折戟。GoogleTV甚至被評為“十大失敗”產品之一。

          所以,現在看來,在電視行業,寡頭還沒有到來,真正的生態圈尚未形成。山中并沒有真正的老虎,市場仍處于真空狀態。“大家不過是在打一個時間差,在國內這堵墻里面,紛紛湊熱鬧圈地而已。”

          所幸還可以喘一口氣。

          不過,業界依然有理由懷疑:蘋果、谷歌依靠在軟件領域的強大實力,牢牢地把控著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層面的占有率;三星憑借在電視市場上的規模優勢,每年都在擴大自己智能電視的市場份額;索尼、夏普等日系企業則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顯示面板,想依賴傳統的影音效果優勢搶奪新興的電視市場。這樣的浪潮下,眾多國內互聯網公司、電視廠商的紛紛試水能夠把握住這一換代趕超的機會嗎?

          給未來加點料家庭互聯網決勝終端交互

          “很少有消費者會因為‘自家的電視不夠智能’而產生購買欲。”

          三星電子(中國)研發中心的胡泊發表文章指出,很多升級購買電視機的消費者是因為原有電視的顯示效果老化,或是尺寸不夠,才產生了升級電視機的愿望。在這位負責智能電視應用開發的工程師看來,目前智能電視還只是“智能+電視”的生硬組合。

          “我不認可互聯網電視這個概念,我認可的是互聯網+電視。”姜培峰則直言。

          眼下,我們所感受的互聯網電視,不過是40英寸的放大版Pad而已。“無論廝殺者如何號稱自己的操作最簡便、畫質最好、用戶體驗最好,現下的互聯網電視都沒有真正抓住用戶的痛點。”一位業內人士毫不留情地面對記者如是批評。

          人們想要的互聯網電視不止于此,它似乎應該走得更遠,未來是這樣:女主人正做飯,她在外參加夏令營的兒子用手機將照片分享到家里的家庭互聯網賬號,她一邊和愛人開心地叫來老人在電視上一起分享照片,一邊則通過手機或電視控制爐灶。

          交互是家庭互聯網的關鍵技術之一,是制約用戶體驗的關鍵因素。面向全網內容和服務,不同的體驗環境需要不同的體驗方式,比如“鼠標鍵盤—電腦—PC互聯網;觸屏—手機/Pad—移動互聯網”,也同樣存在“交互—電視/冰箱/空調—家庭互聯網”的邏輯。

          創維已經醞釀了3年。創維總裁楊東文指出,首先電視與PC、手機、平板電腦的優勢是大、清晰度高、色域寬度深。接下來,智能電視主要在開放平臺和人機交互方面得以延伸和發展。這也決定了電視企業的戰略轉型。

          現實是,將一個領域的成功經驗搬到新的領域中并不一定有效。業內人士指出,他們如果僅著眼于搶占終端入口,忽略設備協同、終端交互等方面的突破,原有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上的體驗難以直接在家庭互聯網中實現。實際上,基于物聯網之上,家庭互聯網帶來的顛覆將不同于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它主要關注設備與設備的連接,關注各個終端的交互、人機交互,在內容管控、臉譜識別、云技術存儲等方面也都要求突破與創新。

          當然,更多的現實問題也的確存在,多方利益的博弈之下,家庭互聯網在內容管控方面仍然有著繞不過去的坎。要想激活3億存量家庭用戶,家庭互聯網未來的道路還很長。



        關鍵詞: 蘋果 富士康 屏幕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泸溪县| 荆州市| 祁连县| 县级市| 怀宁县| 浪卡子县| 长汀县| 洞口县| 比如县| 江达县| 武定县| 城固县| 绥宁县| 许昌县| 太仆寺旗| 东乡县| 衡南县| 深州市| 隆德县| 湘西| 昭通市| 庐江县| 安新县| 武山县| 那坡县| 辽中县| 罗山县| 晋州市| 潢川县| 申扎县| 九台市| 阳东县| 武功县| 准格尔旗| 斗六市| 友谊县| 双鸭山市| 虞城县| 栾川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