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P2P對等網絡路由模型及關鍵技術分析

        P2P對等網絡路由模型及關鍵技術分析

        作者: 時間:2009-07-29 來源:網絡 收藏

        從上述分析知,這4種結構各具優缺點,有的還存在著本身難以克服的缺陷,在目前技術還未到成熟的階段,這4種結構依然會共存,甚至出現相互借鑒結合的趨勢。

        3 網絡分析
        3.1 資源定位
        資源定位是節點通過一定方式找到資源在網絡中的存放位置,方式的資源定位主要有以下3種算法。
        (1)集中索引算法,代表系統為Napster在Napster系統中,用戶都與一個中央服務器相連接,中央服務器上保存了共享文件的索引,由中央服務器對收到的用戶請求進行匹配查找,直到找到保存了所需文件的目的用戶。然后,由發起請求的用戶與目的用戶直接進行文件交換。這種算法的不足在于依賴一個集中式的結構,將會影響系統的可擴展性。
        (2)洪泛消息算法,代表系統為Gnutella 每一個用戶消息都將被廣播給與該用戶直接相連的若干其他用戶,這些用戶收到消息后,也同樣地將消息廣播給各自連接的用戶,以此類推,直到請求被應答,消息的TTL值減少為0,或超過了最大的廣播次數(通常為5~9)。這種算法的不足在于占用的網絡帶寬較大,因此也會影響可擴展性。
        (3)文件算法,代表系統為Freenet算法的特點是采用基于哈希函數的映射。系統中的每一個用戶都有一個隨機的ID序列號,系統中的每一個文件也有一個ID序列號,該序列號是根據文件的內容和它的名字,經過哈希函數映射得來的。文件發布時,每一個用戶都把文件轉發到擁有與文件的ID最相近ID值的用戶,直到最接近文件ID的用戶就是該用戶本身。轉發過程中每經過的一個用戶都將保持該文件的副本。索取文件時,每個用戶都將請求消息轉發給一個擁有與所需文件ID最相近的ID用戶,直到文件或文件的一個拷貝被發現為止。Tapestry,Pastry,Chord,CAN都是采用這種方法的P2P系統。這種算法的優勢在于可擴展性較好,不足在于可能導致整個網絡分裂成若干彼此不相連的子網絡,形成所謂的孤島,其查詢也要比洪泛消息算法麻煩些。
        3.2 多源傳輸
        為了提高一些多用戶同時下載熱點文件的傳輸速率,P2P網絡普遍采用多源傳輸策略(MFTP協議)。該協議定義了一系列傳輸、壓縮和打包的標準,甚至還定義了一套積分的標準,上傳的數據量越大,積分越高,下載的速度也越快。MFTP協議允許用戶之間多點下載文件,多用戶同時下載一個文件時,將該文件分段,每個用戶下載其中的一部分。P2P客戶端軟件在網絡上搜索下載同一個文件的用戶,然后從這些用戶那里下載該文件不同的塊,用MD4算法檢查每一塊是否受到破壞,以保證傳輸的正確性,最后將所有的塊組合成原來的文件。MFTP充分利用下載用戶之間的帶寬傳輸數據,從而減輕服務器負擔,提高下載速度和系統的可擴展性。多源傳輸機制的出現使得P2P技術在信息傳輸方面擁有網絡層傳輸無法比擬的優勢。
        3.3 網絡監控與安全技術
        面對大規模出現的P2P虛擬網絡,由于缺乏必要有效的認證機制,安全性這一問題在P2P網絡中更為嚴重,這將直接決定P2P能否被大規模商用。如何有效的監測與評估P2P網絡性能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由于缺乏集中式的監控功能,當前大多P2P系統無法提供網絡運行狀況的信息,也無法為網絡結構調整優化提供參考依據,所以,將網絡監測作為一個未來的研究重點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P2P中的安全問題包括信息的加密、用戶身份的認證、惡意節點的識別和應對等,總的來說可以歸納為服務可用性、文件授權、匿名和存取控制等方面,但是到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模型和評價體系,可以用來P2P網絡系統的安全性進行定性或者定量的研究,這也將是P2P網絡安全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4 P2P網絡的特性與問題
        作為一種新型的網絡應用方式,P2P具有一些傳統C/S模式所不具備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信息量的擴大以及匿名服務的自由開放性等。P2P最大的優點在于能夠提供可靠、便捷的信息查詢,但也由于P2P網絡這種缺乏中心監管以及匿名服務的特性,P2P也存在著許多自身所無法克服的不足。
        絕大多數的P2P服務都將不可避免地遇到知識產權問題,同時,惡意代碼的傳播將更快、更隱蔽,更難以控制等。
        此外,P2P在技術層面也有較多的問題難以解決。一般每個P2P網絡都是眾多參與者按照共同興趣組建起來的一個虛擬組織,對等節點之間存在著一種假定的相互信任關系,其中的P2P服務更是緊密依賴于節點之間彼此信任的協作模型。但是,隨著P2P網絡規模的擴大,其中預先假設的信任機制實際上就會非常脆弱,這就直接導致了全局性信任的缺乏,影響了整個網絡的可靠性與穩定性。
        此外,安全問題、內容過濾、信息審查、帶寬問題等都是隨著P2P網絡規模的擴大必需要考慮的問題。

        5 結語
        P2P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1969年ARPANET出現的時候,網絡應用的模式就是P2P。如今,P2P又回到了人們視線。盡管P2P技術現在還不成熟,但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便利。隨著P2P研究的進一步深入,P2P技術將為信息社會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

        p2p機相關文章:p2p原理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冈市| 桐梓县| 新河县| 锦屏县| 安图县| 图木舒克市| 蓝田县| 南和县| 江阴市| 广昌县| 汤阴县| 灵宝市| 泰宁县| 莲花县| 洮南市| 文化| 金昌市| 云阳县| 莒南县| 鄂温| 永康市| 准格尔旗| 永平县| 兴国县| 会理县| 锡林郭勒盟| 酒泉市| 镶黄旗| 许昌市| 汶上县| 弥勒县| 香港 | 饶河县| 荔浦县| 台东县| 堆龙德庆县| 宣化县| 井研县| 水富县| 建阳市|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