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質疑2006年國產手機紛紛贏利
——
不能否認,國產手機復蘇是行業的大勢所趨,但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國產手機依然處于夾縫之中,十分被動。如今,國際品牌十分注重本土化,國產手機的渠道不再明顯,并且國際品牌的銷售網絡甚至已覆蓋到鄉鎮,國際品牌渠道的下移使國產手機不得不與強大的對手短兵相接。狹路相逢,實力不免遜色的國產手機自然落了下風。同時,國際品牌手機也根據國內消費群的特點,紛紛推出低端機型,加速推動價位下移,爭奪中低檔市場,加之國際品牌固有的技術、研發優勢,國產品牌復辟的步伐并不能讓人滿意。
當然,筆者無意否定國產手機在2006年所取得成績,但作為一名負責任的媒體工作者,從保護行業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說,質疑也并無不妥之處。2006年對于眾多國產手機而言,是轉型之年,調整之年,雖然困難不少,但同樣存在很大的機遇。就在這一年,國產手機產品質量得到提高,更新換代速度也不斷加快,上市新品較多,且市場推廣力度的加大導致上市不久的機型就能在排行榜上占據較高的位置,這說明一直是國產手機軟肋的產品質量已經重新獲得了消費者的信任。另外,國產手機對娛樂、時尚潮流的把握能力進一步增強,娛樂手機、照相手機、音樂手機、智能手機等領域都能看到國產手機的身影,低價不低端更是為其贏得不少擁躉。還有,就是國產手機對成本等的把握也日趨成熟,這些能力的提高對國產手機重新叫板國際品牌是個不小的福音。
話說回來,面對國際品牌的咄咄逼人、窮追猛打,國產手機何時才能重新騰飛呢?雖然國產手機已經顯露出復蘇的跡象,并且形勢也在隨著大家預期的情況發展,但究竟何時國產手機才能重新奪回失去的陣地,我們并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即使3G到來,也不會成為國產手機的救命稻草,使國產手機一飛沖天,因為3G手機并不可能一步到位,3G替代2G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并且諾基亞等國際品牌也不會輕易放棄3G這塊“肥肉”。如果用一句話為國產手機的2006年做結的話,那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如果需要做一個展望的話,有一句話最合適——“戰斗仍將繼續,不到最后勝負難知”。最后,補充一句,國產手機要想取得最后的勝利,不能只靠宣稱贏利的“小九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