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產業化的三個條件
——
RFID是一種技術,一個技術應用項目要成功需要三個條件。
首先技術要有用。RFID必須在企業里面找到用武之地。條形碼自動識別和RFID技術都是自動識別技術。在業務流程和管理信息系統中,企業會在什么時候放棄條碼而用RFID呢?根據我的經驗,RFID相對于條碼有五大優勢。對于客戶來說,至少有一個優勢被用上,如果這五個優勢都用不上,那就只能用條碼了。所以我們要解決的首先是一個技術應用的問題。
但是技術有用并不等于項目成立。技術人員可能容易認為,企業存在問題,只要用RFID就可以很好解決,以至于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企業會應用。其實不然。站在企業的角度,解決問題是要看投入產出比的——解決這個問題所花出的代價和得到的回報之間比值往往主導了企業是否愿意去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是第二個條件,經濟有利。
如果我們碰到一個企業客戶有這樣的需求,用RFID就能很好地解決,并且用RFID解決比條碼解決在經濟上更有利
的時候,這就具備了兩個條件。剩下一個條件就不屬于我們討論的范圍,那就是這個企業是否有足夠的錢來投資這個項目。如果這三個條件都具備了,就說明這個項目是成立的。
我們習慣于用技術眼光看待問題,實際上我們更應該用技術加經濟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是說要關注用戶的收益和成本。這種成本不是簡單的社會成本、標簽成本等等,而是TCO——總體擁有成本。
總體擁有成本就包括了你的設備購置成本、系統建設成本、系統運行成本、系統維護成本等等一系列的成本,甚至包括風險成本。從這個角度來講,目前在中國為什么RFID市場并沒有蓬勃興起,最主要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得到每一個行業公認的投入產出模型。
所謂的投入產出模型,就是說在這個行業,RFID應該用在哪兒,應該怎么用,可以解決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以后會有哪些收益,同時這個RFID要花多大的成本?這樣的一個公式,如果得到了行業的公認,這個市場就成熟了,就會產生一種爆發性的增長。
無論是廠家,還是系統集成商,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客戶的TCO(總體擁有成本),而不是盯著標簽的價格是幾分錢、幾塊錢或者是幾毛錢。想辦法使我們客戶的總體擁有成本降到最低,使其投入產出比最優化,這才是我們有效推動RFID在各個行業、各領域往前發展,直至市場成熟的一個方向和道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