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我國手機行業進入新的發展期
——
行業快速增長
2006年以來,中國手機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前三個季度,全行業共生產手機3.31億部,銷售3.28億部,同比分別增長了64%和62%,均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前9個月,手機行業主要特點如下
1.外資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國產品牌份額下降。前9個月,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接近3/4,比上年底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以上。國產品牌增長總體較慢,市場份額也出現了下降
2.GSM手機仍是市場的主流產品。前三個季度,GSM手機生產了2.9億部,銷售了2.87億部;CDMA手機生產了0.4億部,銷售了0.4億部。GSM手機和CDMA手機在市場的比例為8∶1左右。
3.出口是拉動手機增長的主要力量。前三個季度,全行業共出口手機2.14億部,增速達到58%,占全部銷售量的比重達到65%。三資企業是出口的主力軍,TCL、聯想、夏新等國產品牌手機出口增速均超過70%。
4.市場呈現兩頭增長的態勢。一方面,手機更新換代加快,功能全、價格高的新型高端手機深受成熟消費者的青睞,銷量穩步上升,對企業利潤的貢獻也較大;另一方面,新興市場的低端產品呈現明顯增長的勢頭。
5.中西部地區市場發展迅速。至9月底,我國手機用戶總數達到4.43億戶,比上年底新增了0.5億戶;手機普及率繼續上升,達到33.9%,比上年底提高了3.6個百分點。其中新增5000萬用戶中,一半以上來自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新增用戶增速達50%以上。東部地區新增用戶數同比出現下降,但其產品更新率加快,仍在全國手機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6.手機企業更迭現象明顯。隨著手機市場競爭不斷加劇,部分企業因效益降低等原因而逐步退出手機行業。
市場仍待規范
中國手機行業雖然取得快速的發展,但其市場存在不少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投訴較多的一個領域。主要體現為:
一是“黑”手機依然存在,對國內手機生產企業形成了較大的沖擊。二是銷售服務市場欺詐現象突出,特別是部分不法二手商販抓住手機市場三包中的法律漏洞,通過人為制造故障非法獲取退貨收入,嚴重擾亂了手機銷售服務的市場秩序。
近年來,信息產業部就規范手機市場秩序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有:
1.打擊各種“黑”手機的生產銷售。從去年11月起,信息產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等七部委聯合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手機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有力地打擊了走私、冒牌、拼裝和翻新手機的違法行為。
2.加強市場資質管理,今年頒布了《電子信息產品交易市場資質規范》行業標準,并從北京中關村海龍電子市場開始試點,明年將逐步向全國范圍推行,將對市場管理形成規范。
3.加強產品質量監督。信息產業部定期對手機市場進行質量監督抽查,將結果對外公布,并配合工商、質檢等部門對部分違規企業進行查處,促進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4.規范銷售服務。目前,信息產業部正組織部分企業制定《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售后服務規范》,擬對包括手機在內的各類電子產品生產企業售后服務的技術要求進行規范。
迎來新機遇
2006年國內生產手機將超過4億部,占全球比重將達40%,在全球手機制造領域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強。還有幾個值得關注的趨勢:
1.新一代移動通信發展和3C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手機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期。同時隨著技術與業務模式的變化,產業鏈條各環節將更為復雜和多樣,企業上下游整合的能力成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2.基于手機的電信增值業務不斷增多,特別是手機電視、手機支付等將日益流行,對手機的技術開發和發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
3.電信運營商定制手機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基于業務應用的高端手機定制前景看好,這拓展了手機的營銷渠道,也對品牌手機企業構成了新的挑戰。
4.中小城鎮市場前景看好。中國政府將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下一步戰略任務,將不斷增加對三農的投入,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并加快農村通信工程建設和電信業務開發,農民的購買力不斷增強,適合其使用的低端手機市場潛力巨大。
5.企業并購與行業整合的趨勢將更加明顯。近年來,多個跨國公司從世界范圍內加強了并購協作的力度,如索尼與愛立信,諾基亞與西門子等都通過成立合資公司,使其核心的競爭力更加突出,這對國內手機企業構成了新的挑戰。同時隨著競爭加劇,國內企業小而散的局面將面臨新的洗牌。
下一步將采取如下措施,保持我國手機行業健康、快速發展。
1.推動企業加強對手機核心領域的開發。抓住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發展的有利時機,推動企業加大對手機核心器件、軟件的開發力度,并引導建立以大企業為龍頭的行業創新聯盟,通過協作爭取在關鍵技術和重大標準方面實現突破。
2.加強市場監管,規范競爭秩序。一是將七部委市場整治行動作為長效機制繼續抓下去,嚴厲打擊各種黑手機的生產和販賣,并研究規范手機抄襲作法的管理辦法。二是建立一定的獎懲機制,鼓勵并宣傳質量較好的品牌手機,同時協調有關部門有針對性地對消費者投訴較多的企業和產品進行嚴查。三是對市場、服務等進行規范,通過資質認定和行業標準,規范賣場行為,并加強生產企業的售后服務。
3.推動國內手機企業“走出去”。一方面,要為企業產品出口創造良好條件,特別是結合國家外交工作,引導企業拓展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另一方面,要推動國內企業對外投資,不僅要鼓勵國內手機企業在國外投資建廠,還要鼓勵國內制造企業和運營企業聯手開拓國際市場,帶動手機出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