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數器原理分析及應用實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6305.htm
圖5.3.36 圖5.3.34電路的改進
兩個與非門構成了RS鎖存器,以它的端輸出的低電平作為74LS160的異步復位信號。若74LS160從0000狀態開始計數,則第六個時鐘脈沖上升沿到達時進入0110狀態,使RS鎖存器置位,
端輸出低電平。74LS160在0110狀態作短暫停留后,迅速轉入其它狀態,如0010或0100,譯碼器輸出的負脈沖消失。如果我們把這個窄脈沖直接作為74LS160的異步復位信號,計數器不一定能夠可靠地工作。如果我們把這個窄脈沖作為RS鎖存器的置位信號,把時鐘脈沖作為RS鎖存器的復位信號,再將RS鎖存器的
作為74LS160的異步復位信號,計數器一定能夠可靠地工作,因為
輸出的負脈沖的寬度與時鐘脈沖高電平的持續時間相等。
第二個例子要求我們構成一百進制計數器,也就是說,計數器的狀態為0010到9910。因為100等于10乘以10,所以我們可以用兩個74LS160構成一個一百進制計數器,其中一個計數器的狀態表示個位數,另一個計數器的狀態表示十位數,后者在前者的進位信號控制下計數。我們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稱為并行進位方式[圖5.3.39]。
圖5.3.39 例5.3.3電路的并行進位方式
這種方案的特點是兩個74LS160的CP端都接到時鐘脈沖上。不過,第一個74LS160始終工作在計數方式,每一個時鐘脈沖都使其狀態發生變化;第一個74LS160只有在第一個74LS160進位輸出為高電平是才工作在計數方式,每十個時鐘脈沖才使其狀態發生變化。若計數器從0010狀態開始計數,則第九個時鐘脈沖到達后,第一個74LS160的狀態變為910且進位輸出變為高電平,使第二個74LS160進入計數方式。因為第二個74LS160進入計數方式的時間比第九個時鐘脈沖到達的時間晚,就是說,第九個時鐘脈沖到達時第二個74LS160尚未進入計數方式,所以,第九個時鐘脈沖并不能使第二個74LS160的狀態發生變化,其狀態仍為010。于是,計數器的狀態為0910。第十個時鐘脈沖到達后,第一個74LS160的狀態變為010且進位輸出變為低電平,使第二個74LS160退出計數方式。因為第二個74LS160退出計數方式的時間比第十個時鐘脈沖到達的時間晚,就是說,第十個時鐘脈沖到達時第二個74LS160尚未退出計數方式,所以,第十個時鐘脈沖使第二個74LS160的狀態發生變化,其狀態變為110。于是,計數器的狀態為1010。第二種方案稱為串行進位方式,這種方案的特點是,兩個74LS160都始終工作在計數方式。不過,第一個74LS160的CP端接到時鐘脈沖上,每一個時鐘脈沖都使其狀態發生變化;第一個74LS160的CP端接到第一個74LS160進位輸出上,每十個時鐘脈沖才使其狀態發生變化。經常有學生問:“為什么在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和第二個74LS160的時鐘脈沖輸入端之間要加上一個非門呢?”這里面有點兒奧妙。若計數器從0010狀態開始計數,則第九個時鐘脈沖到達后,第一個74LS160的狀態變為910且進位輸出變為高電平。如果沒有這個非門,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的電平變化將使第二個74LS160的狀態發生變化,其狀態變為110。于是計數器的狀態就從0810變成1910,而不是我們所希望的0910。有了這個非門,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的脈沖上升沿被非門轉換成下降沿,所以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的電平變化并不能使第二個74LS160的狀態發生變化,其狀態仍為010。于是計數器的狀態就從0810變成我們所希望的0910。第十個時鐘脈沖到達后,第一個74LS160的狀態變為010且進位輸出變為低電平。因為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的脈沖下降沿被非門轉換成上升沿,所以第一個74LS160的進位輸出端的電平變化使第二個74LS160的狀態發生變化,其狀態變為110。于是計數器的狀態又從0910變成1010。
我們再舉一個用74LS160構成二十九進制計數器的例子。因為29是一個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不能表達為兩個整數的乘積,所以我們要把工作分解成兩個步驟。第一步,我們用兩個十進制計數器構成一個一百進制計數器;第二步,我們用這個一百進制計數器構成二十九進制計數器。第一步可以采用并行進位方式或串行進位方式實現;第二步可以用置位法或復位法實現。因為這里要對兩個74LS160同時置位或復位,所以也稱為整體置位法或整體復位法。
塵埃粒子計數器相關文章:塵埃粒子計數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