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田解讀本土IC產業熱點問題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在上海針對目前國內IC產業熱點問題,從行業管理者層面解釋了相關現象存在的原因及解決的思路,供大家借鑒參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5401.htm徐小田:中國本土IC設計公司這幾年保持了高速成長,今年中國IC設計業的增長會達到30%!遠超世界同行的增長速度,本土IC設計公司華為海思、展訊、RDA、格科微的這幾年的增長速度都不錯。到今年年底,中國會有兩家10億美元級別的IC設計公司,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所以未來本土IC設計發展會大大提速。但目前來看中國依然是組裝大國,是集成電路的使用大國。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2012年中國的半導體市場規模為9826.2億元,占全球需求的54.1%,而且這個比例未來還會增大,由于中國整體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也增長很快,所以進口IC的數量也在增加。不過我們也應看到,本土IC的出口也保持了高速增長,未來,我們預計本土IC的比例要增長到20%左右,不過了前路漫漫,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嘛,希望大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
清華紫光收購了展訊后又想收購銳迪科(RDA),是否意味北京半導體的力量越來越強?
徐小田:首先,IC行業是無國界城市之分的,不是誰吃了誰的問題,而是大家發揮自己的擅長的問題,比如上海聰明的人才就特別多;其次,收購是金融資本層面在影響產業層面,這在各行業都有發生,這次只是小試牛刀,將來也會越來越多;第三、這證明產業結構在調整。他指出中國的產業結構地區差異比較大,類似我們的飲食結構差異,比如有的人喜歡吃饅頭,有的喜歡吃油條。不同的差異需求是好事。對此,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蔣守雷秘書長特別補充道,這也證明中央、國家政府對IC產業的重視,這對整個行業有好處。
IC行業摩爾定律是否還繼續發揮作用?
徐小田:摩爾定律其實是個經濟問題而非技術問題,以前大家普遍認為通過工藝技術升級可以實現摩爾定律,但是隨著半導體工藝技術的演進,對工藝升級投入變得非常巨大,不過從產出來看,似乎并不劃算,因為隨著大家消費個性的提升,難以有非常大的用量來降低IC成本,一顆IC出貨幾億似乎不太可能,這樣就難以攤薄成本,所以,采用高級工藝制造的IC會非常昂貴,難以有用戶來承受其高成本,也就是說采用高級工藝符合摩爾定律的IC可以造出來但不一定有人買得起,可見摩爾定律是經濟問題并非技術問題,業界現在是在想通過3DIC技術來實現晶體管數量的倍增,這樣不用升級工藝也可以實現了摩爾定律,所以,摩爾定律是個經濟范疇內的問題。
國家將會出臺新一輪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嗎?
徐小田:近日馬凱副總理在深圳、杭州、上海調研時強調加快推動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是中央作出的戰略決策,要堅定信心,搶抓機遇,聚焦重點,強化創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努力實現集成電路產業跨越式發展。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那就要形成大兵團作戰的模式,這個提法已經提了很多年了,現在是有行動了。國家在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的動作會非常大,將有大手筆,這個力度可以遠超18號文件。2000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發[2000]18號,后來簡稱“18號文件”)對中國集成電路的大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新的支持措施將遠超18號文件!看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