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石豐瑜:做傳統制造業的ICT精益制造師
在全球經濟下滑、中國經濟面臨轉型之際,人口紅利消失、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低成本戰略無以為繼之時,中國制造業將何去何從?在日前剛剛閉幕的第十屆中國制造業管理國際論壇上,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石豐瑜先生為當今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開出了一劑良方。他指出,若要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蛻變,必須通過ICT(信息通信)技術促進制造業向精益生產轉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5050.htm“智”造成就未來
現如今,制造業已經進入智慧化工業革命時期,未來將朝向無人工廠發展。制造商通過改進技術提升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價值,全球“智”造正在成為時代潮流。石豐瑜指出,不同于傳統制造業,智能工廠將實現生產力的大幅提升,高度的自動化,以人為本、與人相輔相成的IT建設,符合消費者喜好的大批量個性化定制的柔性生產,生產能源更高效、更安全、更環保的應用,最終實現工廠生產線的自主感知和自主行動。
中國“智”造之路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制造業的人均產值只有歐洲、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未來還有很大的市場成長空間。如何實現這一成長?石豐瑜指出,這更多需要依靠的是中國制造的產品創新、品質提高以及生產效率的改進。要實現精益制造、敏捷制造、智能管理、智能決策的中國“智”造之路,就必須讓制造設備變得柔性、綠色、智能,讓生產方式從粗放化變成精致化、個性化,讓整個制造業從資源能量推動型變成數字信息驅動型,而信息化是推動制造業升級的重要手段。
富士通一直提倡精益IT理念,而精益IT、精益制造將如何服務于中國制造?面對這一實際課題,富士通給出的深刻解答就是其獨創的“五合戰略”。石豐瑜解釋道,企業在推進精益IT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五個合,第一是“合時”,企業有沒有理解精益制造?員工有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推進精益IT的時間對嗎?第二是“合情”,企業與員工的溝通怎么樣?員工愿不愿意接受精益制造甚至導入IT的信息?第三是“合身”,切忌削足適履生搬硬套別人的解決方案,因為最后可能導致悲劇的結果。第四是“合宜”,不要管大數據和云計算有多熱門,而要看自身是否合適上馬這些新技術與解決方案。第五是“合理”,要努力控制風險,ICT建設切忌一步到位,而應該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推進。
光耦相關文章:光耦原理
萬用表相關文章:萬用表怎么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