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器創新進入“高發期”

傳感器創新進入“高發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4943.htm
傳感器創新進入“高發期”
“物聯天下,傳感先行”。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智能手機、汽車電子、醫療電子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陀螺儀、加速度傳感器、MEMS麥克風等傳感器件的需求不斷增加,傳感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傳感器市場的需求方向是什么?未來的技術走向如何?中國傳感器產業的優劣勢何在?應如何健康發展?日前,在由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德國傳感器協會AMA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3杭州(國際)物聯網傳感技術高峰論壇上,各方專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智能識別、廣泛互聯物聯網成主要應用
物聯網、智慧城市將是傳感器最主要的應用市場之一,其應用將滲透于未來生活的各個層面。
2013年初,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推進物聯網與新一代移動通信、云計算、下一代互聯網、衛星通信等技術的融合發展,使之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創新的突破口。無論物聯網還是智慧城市健康發展,均需要具備4大特征:全面透徹的感知、寬帶泛在的互聯、智能融合的應用以及以人為本的可持續創新。其中感知需求被列為首位,因為只有通過傳感技術,實現了對城市等相關各個層面的監測,才有可能實現后面的智能識別、廣泛互聯、全面調用、智能處理等。
對此,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指出,物聯網、智慧城市將是傳感器最主要的應用市場之一,其應用將滲透于未來生活的各個層面,如對森林礦山電力設施的火災監控;對人、物體圖像的抽出、追蹤監控;在智能樓宇中對視頻、光纖、氣體、溫濕度的監控;在出入境管理系統中的生物識別與智能監控;其他還有諸如智慧醫療與健康服務類傳感器、智能家居中的各種傳感器、智能交通系統中以RFID為主兼用各種物理量的傳感器、能源使用量的檢測與控制類傳感器、環境類傳感器等。
標準工藝與先進封裝推動傳感技術提升
傳感器技術呈現出去單一功能化特征,朝著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發展。
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應用市場的快速發展,對傳感器產品在低功耗、可靠性、穩定性、低成本、小型化、微型化、復合型、標準化等技術和經濟指標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結合上述需求,傳感器企業也在積極展開技術研發,以滿足市場需求。
“MEMS的優勢在于批量化的制造技術,成本低、便于集成、功耗低;但與此同時,MEMS傳感器也存在體積過小目前只能采用準三維技術加工,加工精度相對較低的問題。因此,進一步發展傳感技術,滿足市場需求時,應當注意采取措施揚長避短。比如針對傳感器難以實現通用的標準工藝問題,已有企業在著手開發特定領域的工藝標準,如MUMPs等;針對傳感器環境界面千差萬別,器件含可動結構、封裝難度大、成本高的問題,已有企業在開發圓片級封裝技術。通過圓片級封裝可有效降低后續封裝與組裝的難度,目前圓片級封裝已獲得廣泛應用,很多Foundry均已推出WLP服務。此外,由于MEMS器件的密度低、工作頻率較低、可容忍一定的串聯電阻,對TSV的要求反而低于IC,因此目前TSV技術也已獲得一定應用。”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楊恒介紹。
總結MEMS傳感器的技術趨勢,楊恒指出,相比于傳統技術,傳感器技術呈現出去單一功能化特征,朝著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此外,數字化、網絡化、低成本、標準化也成為傳感器產品發展的總體趨勢。
政府企業攜手解決傳感產業小散難題
特別應加強傳感器的可靠性設計,解決國內產品可靠性不高的難題。
鑒于傳感器的廣泛市場應用,已經成為極為重要的電子器件,加大力度推進發展勢在必行。此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便聯合科學技術部、財政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提出2013~2025年總體發展目標:傳感器整體水平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產業形態實現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的轉變,涉及國防及重點產業安全、重大工程所需的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實現自主制造和自主可控,高端產品和服務市場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不過,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傳感器分會名譽理事長徐開先表示,目前國產傳感器仍存在穩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差,關鍵共性基礎技術研究長期缺失;產業化問題未能得到很好解決,難以實現批量生產;經營模式、市場機制不活,市場推廣應用難度大,難以發揮資源、人才優勢等問題。
而要解決上述問題,徐開先指出,一方面需要從國家政府層面協調處理:統籌我國傳感器產業布局;注重與國家重大專項與重點工程銜接;加強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協商;推動“官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揮企業主體地位作用;助推行業結構調整,形成龍頭企業及“小而精、精而專、專而強”產業發展模式;加強標準、檢測、裝備平臺建設,鼓勵采用國產傳感器。
另一方面對傳感器設計制造部門來說,應從產品、應用市場、營銷模式、基礎設施、專業人才協調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特別應加強傳感器的可靠性設計,解決國內產品可靠性不高的難題。首先應確定可靠性指標,可與產品功能、性能指標一起確定。其次是建立可靠性模型、可靠性分配、可靠性分析、可靠性預測、可靠性設計評審,進行試制產品可靠性試驗,逐步設計改進。
業界觀點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理事長劉學林
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快發展傳感器產業
傳感器是物聯網的感知前端,是發展物聯網產業的關鍵環節,因此,對于傳感器行業來說,調整產業結構、加快傳感器產業的轉型升級是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在需求牽引、市場化推進的總方針下,注重關鍵技術和市場領域的應用,務實推動物聯網和傳感器產業的發展,同時,推動產學研用相結合,將對產業發展產生積極的意義。
目前,世界MEMS傳感器產業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中國企業正應該從前期及早切入,抓住這一產業發展機遇。首先,應發揮中國企業的成本優勢,力爭在中低端領域實現突破,逐步向產業鏈高端發展,不斷提高高價值MEMS產品比重;其次,國家應適度規劃,盡可能推出能夠引導行業發展的扶持政策,特別是在應用市場,例如汽車行業如能采用應用與芯片企業相結合的方式,引導應用企業采購國內的部件,將可加快我國傳感器企業更快走過培育期。
敏協分會成立二十多年來,始終秉承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的宗旨,努力為我國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的發展作出應有貢獻。今后,敏協分會將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服務企業和資源融合的能力,推動資源共享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促進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行業及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德國傳感技術協會(AMA)名譽主席ReinholdRosemann
傳感器技術更新正在不斷加快
傳感器是我們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日常生活的各個行業中廣泛應用,同時也是現代化生產線管理和質量管理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高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從市場角度看,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如健康照護、消費應用等方面的需求將呈爆發性增長,傳感器在其中大有可為,因此未來前景十分廣闊。生命醫學、汽車和工業都將是傳感器的主要應用空間。
從未來技術發展趨勢上看,傳感器技術更新在不斷加快,而隨著技術更新的加快,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同時為市場銷售帶來了新的壓力,又進一步加快了產品的研發周期。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將是傳感器技術創新的高發期。在芯片制造上智能傳感器將不斷引入先進制造工藝和低成本、規模化制造技術,如規模化制造技術,單片集成制造技術等。在封裝技術上低成本封裝和異質集成化技術、系統級封裝技術與設備也有望被引入。
從產品創新角度看,低功耗、實時應用、智能化設計、集成化多傳感融合等進程將不斷加快。對于物聯網的發展來說,單一傳感器是拳頭產品,而傳感器網絡和應用也越來越重要。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
理清傳感器、物聯網、智慧城市三者關系
智慧城市建設更大的內涵應是一個民生工程,是借助物聯網、傳感網等信息化技術,使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數更高。智慧城市是物聯網等技術應用的主體,是物聯網實現的最終目標,物聯網是實現智慧城市的手段,其中可更好地揭示傳感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脈絡。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智慧城市中的發展和應用,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的傳感器在其中充當著無法比擬的主導作用。城市智慧功能越強大,對于傳感器的需求就越多,技術要求就越高。通過遍布整個城市的傳感器設備來完成多樣化數據的采集工作,可實現城市數據采集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智能性。由此可以看出,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自然就成為實現城市智慧關鍵中的關鍵。同時,智慧城市也為傳感器產業和技術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想象空間。
不過,目前這三者均存在著標準難于規范統一;目標需求不清楚;功能設計思路混亂;甲方、乙方溝通困難;實施過于復雜,缺乏經驗,缺乏管理理念;人才、資金缺乏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和影響著產業的進步,因此有必要理清思路,協同步調,共促發展。

杭州麥樂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呂晶
紅外傳感器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紅外傳感技術在航天、農業科技、健康醫療、智能社區、智能交通系統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全球物聯網的發展給傳感器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需求,但是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紅外傳感器技術正從以往特殊的應用區域,如軍事和航空航天,擴展到各種綜合應用的領域。未來通過核心零部件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新型紅外傳感器的開發和應用將得到迅速推廣。
具體來看,紅外線傳感器是利用紅外線的物理性質來進行測量的傳感器。紅外線又稱紅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質。任何物質,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溫度(高于絕對零度),都能輻射紅外線,利用紅外線的物理性質可進行多種測量。紅外線傳感器測量時不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因而不存在摩擦,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更高的靈敏度,更加安全、更快的響應速度、更遠的探測距離以及受環境因素影響小等優點。比如體感傳感器能通過紅外線感測人體變化,能僅僅通過圖像掃描,捕捉形成三維深度圖像對人體的掃描能變得更加精確,是以往傳統的攝像頭無法比擬的。

SpectroNet公司網絡項目工程師DietrichHofmann教授
傳感器創新應用推進市場拓展
在當今社會環境中,傳感器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從小的說,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便攜設備上諸多功能離不開傳感器。伴隨世界的不斷進步,科技界對傳感器應用理解也愈加深化,從各方面而言,傳感器在如今生活體系中作用已非常顯著。基于科技研發而言,它在信息采集、測試等諸多方面各有應用。
工業、生物、醫學領域上對形狀、顏色、光譜變化的測量,便可利用移動掌上電腦(WP8或者其他操作系統)集成的傳感器,其應用廣布在科學檢測、教育、培訓等諸多領域。此創新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或補充檢測實驗室的功能。主要體現在現場測量和即時測量。智能掌上電腦需搭配額外的硬軟件以實現其功能。在傳統的工業、生物、醫學等工作場所,應用于科學、教育、培訓方面,可實現通過當地辦公地點,即時地將結果傳輸到指定機構。此成果為科學和新型的工作和項目開辟了新的窗口,也可以應用于網絡公開課程、實習訓練等項目。此技術具有便利、可靠、經濟的特性。
加速度計相關文章:加速度計原理 攝像頭相關文章:攝像頭原理 溫濕度控制器相關文章:溫濕度控制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