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成像測溫技術在變電站設備中的應用
變電站紅外與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定時定點對變電站預置各測量點(每套前端采集裝置最多可以設置56個測量點)每天自動進行數次溫度和圖像掃描,通過網絡實日寸將各點溫度、圖像上傳并存儲于監控主機,同時能夠在溫度越限后自動報警,提高了變電站變電設備溫度、視頻監測的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水平。
在實現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綜合管理的過程中,各級電網調度中心都配置了不同檔次的遠程圖像監控系統(遙視系統)。實踐表明,遙視作為傳統四遙的補充,功能已經實用化,并且達到了遠方巡視的預想目標。目前的圖像監控系統大多作為一套獨立系統單獨運行。隨著電力系統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這種運行方式的缺陷也暴露出來。有關學者提出構建遙視與能量管理系統(EMS)的協同系統、多媒體監控和數據采集(SCADA)系統以及圖像監控與SCADA系統的互聯系統等。但是,上述系統僅實現了遙視功能與傳統四遙功能的融合,提供的仍然是現場可見光圖像信息。設備的熱狀態是反映設備運行狀況的重要方面,如果在遙視系統中融八測溫功能,使集控站工作人員在遠程巡視的同時能夠得到感興趣的設備溫度,將為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當前變電站工作人員利用熱成像儀,定期的對供電設備進行溫度巡回檢測,一是費時費力,并且不能及時發現設備的隱患;二是成本高,一套熱成像儀至少是1 5―1 6萬元;三是受人為因素影響大,很容易漏測。針對以上情況研發的帶紅外測溫的遠程視頻監控系統能自動根據預定時間(檢測時間可以在監控中心設置)完成對預置點(預置點為40個)的溫度巡測,并通過網絡將溫度和現場圖像實時傳到監控中心。對于預置點的溫度檢測可設置高溫和低溫越限報警。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81301.htm
4 我局如何開展紅外成像測溫工作
我局紅外線測溫設備以紅外線成像儀(以下簡稱熱像儀)為主要設備,以紅外線測溫儀(以下簡稱測溫槍)為輔助設備。熱像儀平時當值的值長負責管理。制定了各巡檢班、變電站熱像儀的使用計劃時間表,各巡檢班、變電站根據計劃在指定時間段內申請使用及歸還熱像儀,并辦理借用、歸還登記手續。
各變電站每月定期使用熱像儀進行進行一次紅外線測溫,具體日期根據變電部的熱像儀使用計劃時間表確定。測溫時利用紅外線熱像儀對所有設備進行掃描,無異常時不需要拍照(指定拍照點除外)。對發現異常發熱點時必須進行紅外線拍照,注意記錄當時流過發熱點的電流及環境溫度。注意紅外線掃描的次序,不能漏巡設備。對于高壓場地的線路,沿著電流的方向到線路刀閘、開關、CT、母線刀閘、母線T型引落線夾。旁路刀閘帶上負荷時應注意補測。
設備新投產一個月內必須利用熱像儀進行一次紅外線測溫,并拍照留底。對于定期測溫時沒有帶負荷的設備,例如長期熱備用的電容器組、主變等,在設備帶上負荷日寸利用測溫槍進行補測。設備負荷突然升高或發熱故障處理后,利用班站配備的測溫槍或熱像儀進行測溫。
對設備進行拍照時,必須記錄清楚設備名稱、部位,以及熱像儀自動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編寫測溫報告及檢修。注意時間性負荷的設備測溫,特別是部分夜間負荷較大的1OkV線路,應該選取設備負荷最大的時段進行測溫掃描。每個變電站測溫完畢,將所拍的紅外線照片生成一個測溫文件,測溫文件為系統默認格式,文件名為“××站yyyymmdd”,yyyy為年份,mm為月份,dd為日期。該測溫文件保存在變電站的辦公電腦里,以方便日后查閱。各變電站根據測溫結果手工填寫測溫報告,包括如下內容:測溫時的天氣情況,110kV及以上主要設備的負荷電流,沒有測溫的設備,設備沒有測溫的原因,發現的設備異常發熱點,結論。如果有異常發熱點,還須將所有異常發熱照片打印(可以只打印黑白照片)并附在測溫報告里。
5 結束語
紅外診斷技術是一項十分有效的新型設備故障診斷方法,促進非接觸式紅外測溫儀在變電站應用很有意義。我局自從開展紅外測溫工作以來,在人員數量基本不變但設備規模翻番的情況下多次預知性的發現了設備發熱型故障,提高了設備運行管理水平,保證了電網安全優質供電。下一步成像診斷技術將應用到變電站遠程圖像監控系統中,更好地實現變電站無人值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