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型功率變換器的研究與設計
摘要:電壓型控制是開關型功率變換器最常見的控制方式。瞬態分析和控制設計的常用方法是頻域法,即在頻域內研究分析開關電源的瞬態性能。經過實驗和工程實踐,證明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9427.htm關鍵詞:開關型;單環反饋控制;電壓型;頻域響應;傳遞函數
1 引言
能源和交通在經濟建設中的巨大作用是盡人皆知的。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節能和環保是每一個電力電子技術工作者需要重新認識的課題。作為電力電子技術的核心——電能變換技術也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已從線性功率變換發展到高頻開關型功率變換。高頻功率變換使電源產品信息化,節能和環保成為可能,為此,有必要對開關型功率變換器的控制和設計作一些研究和探討。
為了使輸出電壓自動穩定,不隨運行條件或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必須采用某種控制模式。開關電源的控制模式分為閉環控制和開環控制兩種。閉環反饋控制常用的有電壓型控制,電流型控制,單周控制三大類。開環結構常用的有前饋控制。其中電壓型控制是最常見的一種控制方式,本文就電壓型控制作一些討論。
2 電壓型控制
電壓型控制(Voltage mode control)是開關變換器最基本的一種控制方式,屬于單環負反饋控制。其實質是:輸出電壓被檢測后,與給定(基準)值Vref比較,誤差經放大后,作用于脈寬調制(PWM)電路,驅動功率開關管,形成反饋。恒頻下驅動脈沖寬度為DTs,D為占空比,Ts為開關周期。因此,最基本的開關穩壓電源是一個單閉環反饋控制系統,以下簡稱開關電源。
采用電壓模式控制的開關電源的控制系統為單一的電壓控制環,該系統有一高Q值的開環共扼極點,在開環頻率特性曲線上表現為一個很高的諧振峰,使系統傾向于振蕩。為了消除共扼極點對系統穩定性造成的不利影響,通常采用PI或PID調節器對系統開環頻率特性進行校正,而這種校正方法降低了系統低頻的增益,使系統響應變慢,動態特性變差,必須等到控制系統檢測出電壓變化,才能產生負反饋調節作用,D不能瞬時響應。下面以DC/DC開關電源為例,說明其控制原理。
DC/DC開關變換器的輸出電壓Vo與占空比及變壓器的匝比n有關,即Vo=f(D,n)。任何原因使輸出電壓Vo變化時,由于系統的負反饋控制作用,PWM輸出脈沖寬度(即占空比D)自動調整,從而自動實現穩壓,使Vo的變化保持在給定值附近的允許范圍之內。設功率電路為DC/DC Buck變換器,電壓型控制的開關穩壓電源如圖1所示。輸出電壓的取樣KVo與參考電壓Vr比較,經誤差放大器放大后,Ve為誤差放大信號。Ve與鋸齒波電壓VT比較后,產生占空比為D的脈沖,作用于驅動器。
圖1 電壓型控制
采用電壓模式控制,其優點是:只有電壓環,單環控制容易分析和設計;波形振幅坡度大,因而噪聲小,工作穩定;多模塊輸出時,低阻抗輸出能提供很好的交互控制。缺點是:電網或負載的擾動必須轉化為輸出擾動,才能被電壓環反饋,因此系統響應慢;輸出LC濾波電路給系統增加了兩個極點,這就需要在補償網絡增加零點或者需要一個低轉折頻率的主極點;環路增益隨輸入電壓而變化,因而補償網絡設計較復雜。
3 電壓型控制的頻域分析
用時域法綜合確定控制器參數是在開關電源初步設計完成后,在開關電源輸入端加階躍輸入,測量開關電源樣品的階躍輸入響應;若瞬態響應不滿足要求,則修改控制器參數,然后重復實驗,直到滿足要求為止。可見,時域綜合法是一種試探法,用于工程設計十分不方便。故開關電源的小信號分析與綜合都用頻域法。因此,對開關電源進行頻域分析是工程實踐的需要。
3.1 頻域模型
采用頻率特性作為數學模型來分析和設計系統的方法稱為頻率特性法。利用頻率特性法分析開關型功率變換器要應用經典控制理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利用方塊圖,傳遞函數等。在復頻域(s域)內對開關型功率變換器進行交流小信號分析。頻域分析法包括零點極點分析、頻率特性分析及頻率響應分析等。
設系統的傳遞函數為G(s),輸入量和輸出量為x(t)和y(t),t表示時間,則有
G(s)=Y(s)/X(s)=N(s)/D(s)=N(s)/(s-P1)(s-P2)…(s-Pn)
當(s-P1)(s-P2)…(s-Pn)=0時,稱為系統的特征方程,其解P1、P2、…、Pn稱為系統的極點。閉環傳遞函數G(s)的分子多項式N(s)=0時,其解稱為系統的零點。極點和零點的類型決定系統的穩定性。結合開關型功率變換器,假設在小信號擾動下,給定(參考)電壓Vr=0,控制量為占空比D。
負載電流Io(s)和輸入電壓Vi(s)為開關變換器的擾動;
G(s)=Vo(s)/D(s)為開關變換器的“控制-輸出”傳遞函數;
F(s)=D(s)/Io(s)為“輸入電壓-控制”傳遞函數;
Zo(s)=Vo(s)/Io(s)為開關變換器的輸出阻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