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UPS供電系統合理化配置的探討
5 UPS 輸入配電的選擇
UPS可以向負載提供穩壓精度高、穩頻、波形失真度小的高質量電源,并且在與靜態旁路切換時可以做到供電無間斷。但要做到這點,它的前級供電質量不容忽視。我們在設計通信機房前級供電系統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前級供電系統電源質量不宜太差,電壓及頻率應穩定在正常范圍。目前用可控硅設計的UPS 范圍為-15%、+10%,用IGBT 整流器設計的范圍為-25%、+23%;頻率范圍最好選擇范圍較寬的50Hz±5Hz;電壓過低,將使UPS 備電池頻繁放電,最終因長期處于欠壓充電狀態而大大縮短它的使用壽命,相反,電壓過高,則易引起逆變器損壞。對于旁路輸入,其電壓和頻率波動也有一定的范圍,一般為額定電壓±10%,如果前級電源變化范圍過大,就會導致逆變器和旁路電源之間的切換被禁止或有間斷。因此,如果通信機房的前級電網在電壓范圍上達不到要求,應在UPS 前級配置合適的抗干擾交流穩壓電源,但不宜采用電子管型交流穩壓器或磁飽和穩壓器,因為這兩類穩壓器在開機時可產生瞬時高壓,輸出波形失真度也較大,易造成UPS 故障。
(2)前級供電系統中不應當帶有別的頻繁啟動負載,比如經常使用的電梯,頻繁開啟的空調等。原因是在這些負載開、關機時會出現瞬間高低壓,使供電線路上電壓波形失真度過大,造成UPS 市電旁路供電與逆變器供電轉換控制電路誤動作,進而引起同步控制電路故障。所以在條件許可下,宜將UPS 電源盡可置于電網輸入的前端。
(3)前級供電系統中的交流發電機組容量應適當放大。大多數通信機房都備有發電機組,以解決較長時間停電難以供電問題。但在配置發電機組時,其容量應考慮不少于UPS 電源額定輸出功率的1.5-2 倍,以保證發電機輸出電壓、頻率正常,并改善其波形失真度。
(4)UPS 主輸入和自動旁路輸入應作隔離要求。如果兩個輸入都是由同一個交流配電屏空開引入,機器內部作連接處理,這將存在嚴重的“單點故障”隱患,當設備內部短路,產生嚴重過載,導致主輸入空開跳閘,共用同一空開的自動旁路將同時失效,造成負載斷電事故。應該將UPS 內部整流輸入與自動旁路輸入的跳線拆掉,使UPS 由單輸入變為雙輸入,即:讓UPS 的送電線路由一路改為二路,分別通過兩只空開向UPS 整流和自動旁路送電,從而避免整流輸入開關故障跳閘后UPS 不能轉旁路的問題。
6 UPS 配線的選擇
合理選擇配線是很重要的,配線線徑太細,電流太大,容易發熱而引起火災;線徑太粗,則造成浪費。
交流電源線可根據經濟電流密度法進行選擇,經濟電流密度法計算公式:S=Im/Ji。其中 S 為銅纜線徑(mm2),Im 為最大負載電流(A),Ji 為經濟電流密度(2~4A/mm2,一般取2.25)。例如,一個通信局最大用電負載電流為100A,則S=100/2.25=44.44(mm2),所以使用50mm2 的銅纜最佳。對于UPS 電源系統中線的截面積應選為相線電纜截面積的1.5~1.7 倍;對于 UPS 電源系統地線的截面積應為相線截面積的0.5~1 倍,但不小于6mm2。直流電纜(蓄電池電纜)可根據電流矩法進行選擇,電流矩法計算公式為:S=(I×L) /(K×△V)。其中S 為電源線線徑(mm2),I 為電源線負荷電流(A),L 為電源線回路長度(為m),K 為電源線的導電率(m/Ω× mm2),銅線為57,△V 為導線上的電壓降,一般取值為2.6V。例如,一通信局站最大負載電流為100A,電池線長度為20m(20m 電池線包括來回線路的長度),固定壓降為0.5V,則所需電池線線經為S=(100×20)/(57×0.5) =70.2(mm2),應使用75mm2 的銅電纜。
7 結束語
一個UPS 供電方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通信機房內重要負載是否能正常運行。在配置通信機房UPS 供電系統時,我們既要節省投資,又要考慮系統的可靠性、靈活性,為通信設備及計算機負載提供有效保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