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晶顯示屏的經濟可靠技術
材料和裝配: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75412.htm在材料和裝配方面,COG液晶顯示器方案比SMD液晶顯示器方案在成本上更具優勢。在COG案例中,沒有必要放置和焊接液晶元件和液晶驅動器到PCB上,避免了該工藝步驟的成本以及檢查和驗證的成本。同樣對于材料而言,根據顯示器連接的數量,在SMD案例中,要求PCB和液晶元件之間有相當大數量的連接器(電源、段碼、背板),而在COG案例中只要求必須連接電源和接口引腳。
4.3 案例研究:SMD和COG成本/結構對比
下面,將根據尺寸為40 mm ? 24 mm的160區段TN LCD計算模型,對SMD和COG的成本結構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比較。COG案例中,假設顯示器由PCF8576DU驅動(40 ? 4液晶區段驅動器),SMD案例中由PCF85176驅動(工業用40 ? 4區段驅動器,裝于TSSOP56中)。在SMD案例中,顯示器為其原始尺寸(40 mm ? 24 mm)。在COG案例中,顯示器稍微大一些(40 mm ? 26 mm),因為驅動器必須放置在顯示屏上,這要求2 mm額外寬度。在此示例中,PCB類型FR4作為基準。SMD案例中的顯示區域假設為80 mm ? 40 mm;COG案例中的顯示區域為64 mm ? 40 mm。
為了進行等同比較,兩個模塊(SMD和COG)都使用彈性面板連接器(FPC),如圖13所示。

在表5中,將比較SMD和COG的成本和份額結構。它給出了不同元件的成本結構和份額百分比,如表4所列。

圖14逐一比較了每種費用的成本。它顯示,驅動器IC可實現的最大成本節約,因為在COG概念中沒有封裝。但另一方面,COG概念要求增加顯示屏區域。這反映了平衡的COG側的成本增加。如圖7所示,封裝成本占驅動器成本的47 %到62 %之間,這取決于顯示元件的數量。

在此示例中,獲益于COG,總成本節約量達到了18 %(見圖15)。當然,實際成本節約取決于很多參數,包括各零件供應商的利潤,但在此模型中沒有納入此點;改變這些參數也將改變節約的成本。

5. 總結與結論
COG (Chip On Glass)技術是另一種設計方法,其液晶驅動器直接安裝于顯示屏上。COG與常規方法如表面貼裝器件(SMD)相比有顯著優勢。從PCB上去掉液晶驅動器降低了PCB的復雜性,增強了應用設計和重新設計的可靠性并加強了其靈活性,從而降低了系統成本。COG是一種非常可靠而且完善的技術,常用于汽車工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