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產業鏈價值創新堅持三大政策
——
“IP+IC設計+Foundry”環節以及“IC產品+應用”環節的價值創新,事實上是一個大的“工程”體系問題,歸根結底是“IP+IC設計+Foundry+IC應用”的價值創新的合作運作模式及其商業機制的建立。其主要基于三大要素:上海IC產業政策環境建設和完善,芯片與整機聯動,公益性的IP相關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首先,要完善上海IC產品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十一五”期間,上海應在已有的三個公共服務平臺,即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上海集成電路設計研究中心和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SSIPEX)基礎上,加大對建立“IP+IC設計+Foundry+IC應用”的IC價值鏈運行管理模式的投入力度。
其中,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正以新思路、新舉措來突破IP交換交易中的關鍵瓶頸,即解決IP的驗證,包括IP復用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可集成、可制造等問題,形成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上海特點的“自主創新、
集成創新和引進吸收再創新”的IP技術發展路線。
第一,在政府支持下,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從上海IC設計業及芯片代工業的實際基礎和需求出發,通過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協調,在SSIPEX和IC設計者以及芯片代工廠之間建立一種IP交易交換能面向設計和制造的商用運作模式(IP+IC設計+Foundry)。第二,政府持續完善SSIPEX的IP公共服務平臺資源配置,通過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配合,SSIPEX與系統方案供應商、硅知識產權(IP)供應商、電子設計工具(EDA)供應商、IC設計公司、晶圓代工廠等各環節建立互動機制及協調體系。第三,從國家級IP庫及其專利數據庫的引擎系統建立著手,加強“IP庫+法律咨詢+風險規避+人才培訓”服務運行機制和完善體系的建設,完善“IP+IC設計+Foundry+IC應用”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其次,要持續加大上海“整機與芯片聯動”的力度,建立我國自主的IC創新產品價值鏈。應該看到,“整機與芯片聯動”必須著眼于上海自主知識產權的IC產品的自主創新,不僅做大做強上海IC設計業和芯片制造業,而且在上海和全國信息化建設中要發揮出核心性、滲透性、輻射性的作用。所以,需要堅持貫徹以下精神。
第一,結合國內外IC新興市場的發展,關注其對上海“IP+IC設計+Foundry+IC應用”的價值創新合作運作模式建立和完善的推動作用。第二,“整機與芯片聯動”必須結合上海各級政府已支持的IP和IC項目所形成的自主IP及其專利技術,關注這些成果承前啟后的系統化、商品化和產業化。第三,結合大行業、大市場、大產業和大企業(集團),“整機與芯片聯動”必須關注國內“標準與知識產權相結合”的聯盟組織中的龍頭電子整機企業與上海IC設計企業的合作。
最后,還應該持續完善上海IC產業政策環境建設。應該看到,持續地完善上海IC產業政策環境建設,不僅引導上海IC技術創新及其進步,進而建立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屏障,而且對資金、人才等的資源引進,推動創業投資都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就上海“IP+IC設計+Foundry+IC應用”的價值創新環境建立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加強。
第一,結合市場風險,在政府項目管理的運行機制和相應職能的保障基礎上,關注控制項目數量,加大單個、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關注企業在項目進行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幫助并引導各種機構的風險資金的追加投入。第二,結合從硅知識產權(IP)、IC設計到研發產品,直至商品化和產業化的整個創新過程,關注項目主要實施者,打破收入平均化分配體制,真正體現“人是創新主體”的根本原則。第三,從“IP+IC設計+Foundry”環節以及“IC產品+應用”環節的價值創新鏈的角度出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解決在所得稅、出口退稅上的問題,促使“整機與芯片聯動”實現本土銷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