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處理算法提升揚聲器音質
另一個有趣的算法是低音增強。該算法通過利用基頻缺失(missing fundamental)的音質原理改善了低音頻率的重現。
觀察小型揚聲器的頻率響應,我們可以發現它們的低音響應是3分貝,其范圍達數百赫茲。這就是說這樣的揚聲器并不能很好地重現更低的頻率了。用這些低頻率驅動揚聲器是沒意義的(揚聲器不能夠重現這些低頻音頻),甚至是有害的。低頻率將迫使揚聲器作超出其能力范圍的移動,最終會給更高頻率造成更多的失真。
低音增強(參見圖2)汲取揚聲器無法重現的低音內容,再將其抬高一個倍頻至揚聲器能夠很好工作的位置。比如:假設揚聲器為300赫茲點上3分貝,而播放內容僅為200赫茲,這時低音增強便會將之提升到400赫茲,使其得以播放。考慮到音頻內容是8度音,人的耳朵和大腦會被誘導認為聽到了低頻內容(基頻缺失原理)。現在,我們可以采用濾波器去除所有這些不能被重現的低音頻內容使其無法到達揚聲器。低音增強及高通濾波器的同步使用將可以極大地改善小型揚聲器的低音重現功能。

圖2:低音增強原理。
音頻也可以通過虛擬化法(也稱為3D)加以改善。其通過創造沉浸式聽覺體驗,增強了經由揚聲器或耳機播放出來的音頻。虛擬化算法使音響得以擴大,甚至能讓小型便攜設備有效產生出虛擬環繞立體聲。他們對經由立體聲系統雙通道播放出來的音頻進行了異同點分析,并對其進行強化,從而使用戶相信聲音來自于四面八方。這種算法利用了所謂的人腦相關轉換功能(HRTF),其解釋了聲音是如何與人類大腦、耳朵、大腦系統相互作用并如何被人腦所詮釋的。
另一些算法則主要是集中在改善壓縮音頻。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試圖恢復在壓縮過程中丟失了的信息。其往往能對高音頻內容起特別作用(大約1千赫茲),提高了清晰度。這種算法實現了高音頻,如電影里的雨聲或歌曲里的吉他獨奏,可以栩栩如生得到重現。
很多的音頻轉換器(ADC、CODEC以及DAC)都支持音頻高級處理功能。在TI,音頻數字信號處理器(DSP或miniDSP)中都運行了這些算法,這些算法集成到了音頻轉換器中。這款迷你數字信號處理器是在 PurePath Studio圖像開發環境中進行編程的。TLV320AIC36憑借其模擬輸入與輸出的特性成為了眾多手機產品可以使用的一款器件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