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電視芯片:產業鏈初成 集成是重點
——
標準確定開啟數字電視
芯片企業機會之門
大家可能都知道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的確定將會給數字電視芯片產業帶來巨大的市場機會,然而,這個機會到底有多大呢?
上海高清數字科技產業有限公司總裁助理王堯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的廣播電視數字化對芯片產業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機會。誰都知道電視數字化肯定會推廣,前幾年我國在推有線和衛星數字電視,但是推來推去就是沒有量。上海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只有五六萬,全國也就三四百萬。地面傳輸標準的公布標志著從有線數字化到全面數字化。
我國各地包括上海前幾年新建了很多代工廠生產線,就像馬路修完要有汽車來跑才能收回成本一樣,大家都在尋找未來拉動芯片產業的增長點在哪里。RFID和3G是大家談論更多的話題。實際上廣播電視數字化也是巨大的市場。
上海復旦微納電子有限公司市場銷售部經理吳嘉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定量描述了市場的大小。他表示,目前全球有14億臺左右電視機,中國則有4億臺以上。除了少量衛星接收的電視以及1.2億戶有線電視用戶之外,另外2.8億臺模擬電視都將成為未來地面傳輸的覆蓋對象。傳統的2.8億臺模擬電視要轉換為地面傳輸的數字電視,如果到2015年轉換完畢的話,每年將產生3000萬套的芯片需求。而我國每年內銷的電視為4000萬臺,假定有一半購買機頂盒和一體機,還將產生2000萬套的芯片需求,另外,車載、便攜手持、樓宇等市場的需求也將有1000萬套,因此,對芯片的需求總共達到6000萬套。每套芯片的價格大概在300多元,整個芯片市場大概有200億元的市場規模。這還不包括數字節目的錄像、攝像、監視器等所需的芯片。
數年來,200億元的大市場一直是可望不可及的,因為提前進行投入,必然面臨產品不符合新標準要求的風險,標準的出臺則打破了一系列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有望打造完整數字電視
芯片產業鏈
杭州國芯公司副總經理張明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地面傳輸標準出臺是對我國技術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提升的肯定,特別是表明了政府從制定標準著手對市場進行掌控,以及把握產業發展話語權的決心。標準的出臺為我國打造自主的完整產業鏈奠定了基礎。
地面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包括節目制作、信源(節目包括圖像和伴音)壓縮編碼、信道編碼和調制、發射天線、信道(主要是空氣)傳播、接收天線、接收解調和糾錯、信源解壓和終端顯示。在現有的ATSC和DVB-T系統中,圖像壓縮編碼都是采用MPEG2。ATSC中的伴音采用AC3,但DVB-T中的伴音則采用MPEG-2。
水清木華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周彥武介紹說,每臺數字電視里大約有5-7顆主要芯片,包括數字信號調諧、數字信號解調、MPEG解碼、后端圖像處理等。
目前,我國數字電視芯片產業鏈已經初具規模。在數字信號調諧芯片領域,以杭州國芯為代表的國內企業開始嶄露頭角;數字信號解調芯片是最具技術含量的數字電視芯片,凌訊科技和復旦微納成為這一領域的佼佼者,涌現出“中視一號”等國產芯片;在MPEG解碼領域,海爾推出了“愛國者”系列芯片;而后段圖像處理則是國內芯片企業最活躍的領域,海信推出了“信芯”,長虹推出了“量子芯”,成都威斯達推出了“炎黃一號”。
業內人士對于打造完整的產業鏈充滿信心。吳嘉楨表示,整個國內數字電視芯片產業應該可以比較全面地實現國產化,在整個系統鏈條上,涉及到很多芯片,目前國內的設計和制造能力都已具備。
像“中視一號”和“信芯”都采用成熟的0.18μm技術,在中芯國際流片成功,未來隨著我國制造業的進一步發展,必將為數字電視芯片設計業提供更為強大的支持。
提供完整數字電視芯片
解決方案更重要
集成度越來越高成為芯片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電視芯片產業也概莫能外。
青島海信信芯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戰嘉瑾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他說,芯片設計的主要難點在于原來只做機頂盒芯片或者后段處理芯片就可以了,但是現在必須進行系統集成,系統集成包括信道、信源和后處理、顯示控制和MCU控制等。這是很大的挑戰,尤其芯片設計很困難,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另外在市場定位上面臨新的挑戰,機頂盒芯片和后段處理芯片分開的話相對靈活,合成到一起的好處在于為下游用戶提供方便,但是對于上游的供應商來說給用戶可作選擇的靈活性小了,而系統定義、芯片定義和功能定義面臨的風險大了。
吳嘉楨則認為公司的競爭力體現在推廣應用時必須考慮提供整套的系統解決方案,復旦微納和我國臺灣較早從事數字電視芯片開發的團隊進行緊密的合作,以合資的方式建立復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負責研發各種可能的系統解決方案,以縮短芯片廠和整機廠的距離。
在打造我國自主的完整產業鏈的前提下,產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應該進行緊密的合作,共同來提供系統集成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市場需求和國外巨頭的挑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