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C1110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節點設計
節點軟件設計中通過DMA方式實現RF模塊與Memory間數據訪問,而不用CPU干預。DMA通道描述的數據結構如下:
以發送為例,闡述DMA的配置過程及每個結構體成員的意義。
在發送時,首先將數據的源地址SRCADDRH和SRCADDRL設為所要發送數據的起始地址,目標地址DESTADDRH和DESTADDRL設為寄存器RFD的地址。
然后,在LENH和LENL位域設置所要發送數據的長度,VLEN位域設為0;將WORDSIZE位域設為0,讓DMA一次只傳輸1個字節;將TMODE位域設置為0(SINGLE模式,DMA的數據傳送模式可分成4種),即表示數據傳送過程中,一次DMA觸發可進行一個WORDSIZE的傳輸。將TRIG位域配置為RF觸發模式(DMA觸發信號有31種);CSRCINC位域和DES-TINC位域分別用于設置數據源地址和目標地址的變化方式,可設為不變、增1、增2或減1。本例中數據源地址選擇增1,而數據目標地址設置為不變(只有RFD寄存器);IRQMASK位域位用于設置在DMA數據傳輸完后是否發中斷信號,本例設為禁止DMA中斷;M8位域是按字節傳輸時的數據寬度,設為0表示8位傳輸,為1時表示只傳輸字節的低7位;將PRIORITY位域設置為低優先級。
4實驗結果
傳感器節點采用模塊化設計,結構緊湊,體積小。設計的CC1110傳感器節點在通信頻率為433 MHz、調制方式為2-FSK時進行了單包發送、連續發送以及點對點對發測試,并進行了誤碼率測試。實驗結果較為理想,空曠環境通信距離達到1 km左右,誤碼率為1%左右。功率放大測試中,帶PA功能的節點輸出功率達到25 dBm左右,很好地滿足了設計性能。
5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基于CC1110的無線傳感器節點的設計及實現過程。節點能夠采集現場環境的溫濕度,并上發至上層網絡節點。本文的研究工作為進一步研究無線傳感器通信協議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礎。實現結果也表明,以CC1110為核心的傳感器節點為WSN的實現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