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無線傳感網絡的長距離射頻識別系統
典型的RFID系統一般由閱讀器、電子標簽、RFID中間件及應用軟件系統3部分組成。閱讀器與標簽建立雙向通信,通常由射頻接口、邏輯控制單元和天線3部分組成;標簽用于存儲所標識物品的身份和屬性信息,屬于被識別物品的標識設備,通常附著在被識別物品表面或內部,是RFID系統的電子數據載體,由MCU、耦合線圈、整流濾波電路和自耦變壓器構成;閱讀器能夠在讀取信息后將現存的被標識物品的信息通告給另一個系統,這個系統通常運行一種軟件,該軟件在閱讀器和應用層面之間,通常被稱為RFID中間件。中間件是連接RFID設備和企業應用程序的紐帶,也是RFID系統的核心,中間件將基于不同平臺、不同需求的應用環境與RFID物理設備連接起來,并提供合適的接口使之能夠進行數據交換。根據RFID系統中射頻信號耦合方式的不同可分為電感耦合和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電感耦合方式一般適合于中、低頻工作的近距離射頻識別系統。電磁反向散射耦合方式一般適合于特高頻、超高頻工作的長距離射頻識別系統,具體應用如表1所示。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61356.htm
2 無線傳感網絡
無線傳感器網絡(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是由部署在監測區域內大量的微型傳感器節點構成,通過無線通信形成一個多跳的自組織網絡系統,網絡中各傳感器節點具有數據收集和將數據路由到協調器的功能。其目的是協作地感知、采集和處理網絡覆蓋區域中被感知對象的信息,并發送給觀察者。傳感器、感知對象和觀察者構成了無線傳感器網絡的3個要素。傳感器節點一般由采集信息、信號的傳感器單元、處理與存儲單元、收發單元、電源單元、相關支持軟件等功能模塊組成。自組織網絡是一種沒有預定基礎設施支撐的可重構的多跳網絡,網絡拓撲、信道環境、業務模式隨節點的移動而動態改變。WSN也是一項有著廣闊應用前景的技術,它能夠實現數據采集,處理融合和傳輸。因此,該技術可以實時監測、感知和采集網絡分布區域內各種環境或監測對象的信息,并且其商業化進程還在不斷發展。無線傳感器網絡和RFID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技術方面具有越來越多的相似性。可見,將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RFID相結合具有實際應用意義,會為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有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如RFID和溫度、濕度或加速度傳感器聯合使用,不僅可以監控物品的運輸,而且還可將運輸過程中貯存溫度不達標、食品過期等信息通過信息網絡送至監控中心;載送物品貨車行駛速度過快的相關信息也會被加速度傳感器捕捉到,監控中心在接收到信息后會對貨車司機發出警報,甚至通過控制信息自動控制貨車速度達到正常水平。
3 融合WSN的RFID系統
當前對RFID技術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標簽、閱讀器和RFID中間件3個方面。前兩個方向主要涉及硬件開發,而RFID中間件是目前的一個研究熱點。RFlD中間件技術扮演了閱讀器和應用層面中介的角色,提供對原始信息的分析、過濾與傳輸;還提供安全管理、資源定位、錯誤處理和沖突解除等功能。由于RFID閱讀器只是簡單地將原始標簽信息從射頻標簽中讀出,并不進行處理和傳送;如果要與應用層面進行交互,必須由其他設備和軟件完成。如何將上層應用與閱讀器連接是部署RFID應用的關鍵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閱讀器對標簽進行讀寫,然后將采集到的識別數據傳送給服務器,在各種RFID規范當中,絕大多數是對信息采集過程的定義,對信息如何傳送給服務器的環節并沒有很多限制,即RFID中間件如何實現,這個環節是無線傳感器網絡融合入RFID系統的研究重點,完全可以讓WSN與RFID系統協同工作,使RFID閱讀器充當WSN節點的角色,即構建“智能節點”,將識別到的標簽信息通過WSN進行傳輸,這種應用既有RFID系統的功能,又具有WSN成本低、部署方便、傳輸距離遠等特點,即WSN作為RFID中間件實現數據向RFID服務器或其他網絡傳送,以此來擴展RFID系統的應用范圍。對于目前RFID系統中的閱讀器來說,只能在本地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工作,它龐大的體積,昂貴的價格限制了移動和大量布置。而且,RFID閱讀器的天線必須仔細設計,以便可以覆蓋到范圍內所有的標簽,還要防止不同閱讀器天線之間的碰撞。這些不利因素都限制了RFID的進一步應用。如果能夠削減RFID閱讀器的部分功能,可以使得閱讀器成本降低且容易布置。因此,一種分布式智能節點的構建如圖2所示。
該方案將RFID閱讀器融人到了WSN的節點中,建立了“智能節點”,可看作融合前WSN的路由器節點,智能節點很小,可以較密散布在待測區域,每個智能節點讀取少量標簽。由于標簽數據的相似性,智能節點可以獲得較高的數據壓縮率。智能節點自動工作,最終識別數據以自組網多跳的方式傳輸到匯聚節點(Sink Node),也稱協調器節點。智能節點工作示意圖,如圖2所示。
每個智能節點包括傳感部分、RFID讀寫部分、中央控制部分和通信部分。智能節點可以布置到一個自組織的無線傳感器網絡中,自主運行,通過網絡傳送數據給后臺服務器。所有智能節點是同構的,因此可以使用簡單高效的數據壓縮方法。最后,一個靈活的傳輸協議是必須的,目前常用的是ZigBee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