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詳解背照式CMOS傳感器結構和原理

        詳解背照式CMOS傳感器結構和原理

        作者: 時間:2012-06-01 來源:網絡 收藏

        CCD的不同

        正是由于兩種處理過程的不同,所以在早期,影像傳感器在靈敏度、分辨率、噪聲控制等方面都比CCD要差,但優勢在于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以及高整合度的特點,特別適合在像素數提升上有較多的文章可以做。因此,最近幾年芯片級的廠家都放了非常多的精力在傳感器上,以致現在CMOS傳感器在市場終端產品上占據了非常高的份額,特別是數碼相機方面。

        背照式CMOS傳感器基本

        時間推進到了08年6月,索尼公司發布了背照式CMOS,并冠以Exmor R名稱,并且首先用在數款DV產品上。背照式CMOS影像從此開始快速發展,至今已有多個芯片廠商發布了該類型的產品,越來越多數碼影像設備采用了此技術,接下來小編就詳細講講此項技術的特點。

        背照式CMOS傳感器最大的優化之處就是將元件內部的改變了,即將感光層的元件調轉方向,讓光能從背面直射進去,避免了傳統CMOS傳感器中,光線會受到微透鏡和hqew.com/tech/cgq/200010150006/16911.html target=_blank>光電二極管之間的電路和晶體管的影響,從而顯著提高光的效能,大大改善低光照條件下的拍攝效果。

        背照式CMOS傳感器物理

        背照式CMOS傳感器的具體結構如上圖所示(源自索尼資料,其他芯片廠家的產品可能在細節上有不同,但大體意思是相同的),橙色的為光線路,黃色線為受光面。左邊的傳統式,明顯看到光線通過微透鏡后還需要經過電路層才能到達受光面,中途光線必然會遭到部分損失(包括被阻擋或被減弱)。背照式CMOS傳感器的元件則不同,在改變了結構后,光線通過微透鏡后就可以直接到達感光層的背面,完成光電反應,從進光量上改善了感光過程。

        然后我們更細一點分析,由于中間沒有阻隔,背照式CMOS傳感器的感光面離微透鏡更近了,也就是說光線的入射角度和覆蓋的面都能得到優化,感光元件就有可能輸出更為優秀的信號。

        綜合以上的因素,背照式CMOS傳感器比傳統CMOS傳感器在靈敏度會上有質的飛躍,結果就是在低光照度下的對焦能力和畫質有極大的提升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迁安市| 榆林市| 丁青县| 无棣县| 陇南市| 古田县| 桃江县| 临漳县| 嘉善县| 分宜县| 临邑县| 镇坪县| 宜良县| 墨竹工卡县| 黄冈市| 施甸县| 肃南| 隆德县| 德江县| 宜丰县| 锡林浩特市| 武川县| 平谷区| 溆浦县| 南康市| 嘉峪关市| 丰顺县| 乐亭县| 开江县| 大兴区| 合江县| 大城县| 海门市| 宁明县| 崇文区| 都昌县| 井冈山市| 临高县| 米林县|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