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財務會計報告
——
國務院2000年頒布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認為,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分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會計報表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
在西方,財務信息的會計披露經過了以賬簿披露為主體(十二世紀到十五世紀)、以財務報表披露為主體(十五世紀到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和以財務報告披露為主體(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至今)的三個時期,財務報告的產生及每一次發展變化無一不是會計環境變化的結果,當經濟、法律、社會文化、政治、科學技術以及自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同時也對財務報告的實質內容及形式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們對財務報告的影響或早或晚、或多或少,使得財務報告在不斷發展變化著,以更好地適應著財務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
(一)現行財務報告偏重于揭示存貨、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的財務信息,而對知識資本、人力資源、自創商譽等無形資產的財務信息揭示不足。如果不對這些信息進行充分披露,將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適當性。
(二)現行財務報告披露偏重于財務信息的披露,而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不足。由于企業間競爭的加劇,諸如產品銷售渠道、市場份額、用戶滿意程度、新產品開發和服務、企業經營業務、資產范圍與內容、主要競爭對手以及企業發展目標、企業管理當局的分析評價、有關股東和主要管理人員的信息、企業管理能力、職員結構及主要職員素質等非財務信息顯得越發重要。
(三)現行財務報告偏重于反映企業歷史經濟活動的財務信息,而對未來經濟活動的披露不足,缺乏前瞻性財務信息對經營業務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的反映。現行的財務報告主要提供以歷史成本為主的財務信息,缺少有關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面臨的重大風險與報酬機會以及種種不確定性的財務信息的披露,缺少能夠對決策有用的、體現企業現在及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預測性信息的披露。這使得現行財務報告無法反映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及財務狀況。
(四)現行財務報告很少涉及社會責任方面的內容,不能全面反映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忽視了企業與周圍自身環境的關系方面的信息,只側重于反映企業自身的經營業績。
(五)現行財務報告不能完全解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出現的衍生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及報告問題。
財務報告發展趨勢
(一)擴大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的內容和范圍,增加對知識產權、人力資源、自創商譽等無形資產的財務信息的披露,使財務報告由揭示有形資產為主向揭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并重轉變。
(二)適當增加財務報表附注的信息量,提高非財務信息披露的質量及數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