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傳感器低成本化發展的思考
2 傳感器的地位及應用
傳感器是信息感知和傳遞的源頭、是信息能量的轉換器,是一項使能技術。
社會信息化正在成長,社會網絡化正在普及,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傳感產業不僅成為新興戰略產業的熱點和制高點,還給傳統產業帶來“綠色或生態革命”。人類為實現智慧地球、數字城市、低碳經濟等智能產業等雄心勃勃愿景,要建立人/物互聯網,就需要巨量的傳感器來知曉和掌控海量信息。傳感器產業雖受幾次全球宏觀經濟危機或疲軟連累,增速有起伏,但其仍是持續增長的“朝陽”產業。幾十年來,“東方不亮西方亮”,產業整體平均增長速度在10%以上,據預測,未來10年,傳感器需求市場的規模將超萬億,年平均增長速度超50%,70億人人均1 000支傳感器。
傳感器的應用領域涉及機械制造、工業過程控制、汽車電子、通信、消費電子和專用設備等。
在世界范圍內,傳感器市場增長最快的是汽車市場的需求,占第二位的是過程控制市場,前景看好的是通訊市場。
汽車控制系統電子化水平的關鍵在于采用傳感器的數量和水平。目前,一輛普通家用轎車上大約會安裝幾十到近百只傳感器,豪華轎車傳感器數量可多達200余只,種類達幾十種。汽車和通信市場所用傳感器約占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一。圖1所示是汽車控制系統中傳感器的應用示意圖。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9538.htm
我國是全球白家電(包括家用空調、電冰箱和洗衣機)生產和出口大國,2009年的總產量達3億多臺,所用傳感器約占市場的五分之一。
傳感器在醫療、環保、氣象等專用電子設備中的應用增長快速,所用傳感器占市場份額的15%左右。
在物聯網系統中,用于對各種參量進行信息采集和簡單加工處理的設備,被稱為物聯網傳感器。傳感器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與其他設備以一體方式呈現,但無論哪種方式,它都是物聯網中的感知和輸入部分,用來進行各種數據信息的采集和簡單的加工處理,并通過固有協議,將數據信息傳送給物聯網終端處理。如通過RFID進行標簽號碼的讀取,通過GPS得到物體位置信息,通過圖像感知器得到圖片或圖像,通過環境傳感器取得環境溫濕度等參數。傳感器屬于物聯網中的傳感網絡層,它作為物聯網的最基本一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傳感網絡層中傳感器的精度是應用中重點要考慮的一個實際參數。
在物聯網的大概念下,_一個泛在的物聯網系統,隨著參照物的不同,傳感器可以是一個“大”的“智能物件”,它可以是一個機器人、一臺機床、一列火車,甚至是一個衛星或太空探測器。
雖然物聯剛的產業供應鏈包括傳感器和芯片供應商、應用設備提供商、網絡運營及服務提供商、軟件與應用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但是,作為金字塔的塔座,傳感器仍將會是整個鏈條需求總量最大和最基礎的環節。因此,“傳感器是物聯網技術的支撐、應用的支撐和未來泛在網的支撐,傳感器感知了物體的信息,RFID賦予它電子編碼,傳感網到物聯網的演變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階段表征。”
由于涉及領域面廣,涵蓋范圍大,對于中國物聯網產業進行準確的估計和預測是相當困難的。從目前與物聯網的幾個重要相關的細分市場(傳感器市場、RFID市場、M2M市場等)的發展狀況,可以對整體的未來有一個初步的粗略判斷。圖2所示是對2010—2020年物聯網產業三大細分市場規模的預測。由圖可見,中國物聯網整體產業在2015年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 000億元,2025年將達到7 50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30%。到2050年,傳感器將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3 傳感器技術對物聯網發展的意義
就目前我國對于物聯網相關技術的成熟度來看,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相對成熟,而傳感技術平臺的搭建卻相對比較薄弱,因此,發展傳感器技術不僅是我國實現物聯網核心技術的關鍵,也是全面發展戰略目標的關鍵。
在物聯網構建初期,在大量基礎設備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并使產品達到質量標準。因此,可以說,沒有優良的傳感器技術,現代化生產也就失去了基礎;沒有傳感器技術支持,物聯網構造也將失去基礎。
傳感器的性能決定物聯網性能。傳感器是物聯網中獲得信息的唯一手段和途徑,傳感器采集信息的準確、可靠、實時將直接影響到控制節點對信息的處理與傳輸。傳感器的特性、可靠性、實時性、抗干擾性等性能,對物聯網應用系統的性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傳感器升級可以加速網絡升級,傳感器技術的升級換代將提升網絡的升級換代。當信息采集用第一代模擬傳感器時,會產生第一代傳感器網絡;當信息采集仍用第一代模擬傳感器,控制站之間采用數字通信時,會產生第二代傳感器網絡;當信息采集采用第二代數字傳感器或第三代智能傳感器時,控制和通信采用全數字化技術,從而將產生第三代傳感器網絡;當信息采集采用第四代網絡化智能傳感器時,就產生了物聯網。
傳感器產業化決定著物聯網市場的應用前景。未來10年,物聯網將有上萬億元的高科技市場,其產業要比互聯網大30倍。在大力發展物聯網的同時,如果不發展傳感器技術,則大量傳感器勢必要從國外進口,傳感器市場被國外占有,不儀經濟損失巨大,而且國家安全無保障。相反,如果在發展物聯網的同時,從一開始就考慮傳感器的同步、協調發展,也許開始需要多花費一些資金,但從長遠看是十分有利的,因為這樣既提升了國產傳感器的制造水平,滿足物聯網的需求,保證r國內市場,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傳感技術人才,縮小了與國外在傳感器方面的差距。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