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基于TCP/lP嵌入式網關的IP地址遠程設置

        基于TCP/lP嵌入式網關的IP地址遠程設置

        作者: 時間:2006-08-09 來源:網絡 收藏

        摘要 提出一種全新的對等網絡參數的方案及其具體實現方法。該方案通過在數據鏈路層架構協議,在網絡底層和通信,既回避了在傳輸層之上通信必須知道和端口號的矛盾,又實現了網絡化和管理的目的。采用Winpcap開發包編寫服務囂端軟件,添加必要的協議解析和服務器協同工作,真正建立一個快捷、便利的嵌入式網關參數的網絡化環境。
        關鍵詞 嵌入式系統 以太網 MAC地址 設置

        引 言
        近年來,人們都把TCP/IP協議棧作必要裁減后移植到8位或16位微處理器上,完成嵌入式異型網關的構建(如北京英貝多EM2002系列網關,海華信網絡通等),從而使不同類型的數據包可以通過透明傳輸接入到現有的IP網絡,自此開辟了網絡測控的新紀元。

        嵌入式網關的運行必然遇到IP地址的設置問題。傳統的方案是在設備出廠前直接燒寫在Flash中,或利用串口本地設置,或在已知IP的前提下利用以太網口設置。上述方案繁瑣和不靈活,希望有一種靈活、便捷、全新的IP設置方案。通過對網絡各層協議的分析,實現一種在數據鏈路層完成對嵌入式網關IP設置方案。該方案的優點集中表現在出廠無須固化IP、動態設置、穿透子網、集中管理等。

        1 技術對比
        目前,實現嵌入式網關的設置模式主要有圖l所示的兩種:一是本地化,二是網絡化,但具體實現方法不同。為了描述方便,把用于設置的PC機定義為上位機,嵌入式網關定義為下位機。

        (1)直接燒寫法
        直接燒寫是在程序中給定1P、MAC地址端口號等參數,編譯后燒寫在Flash中。該方法明顯不夠靈活,每次修改都須重新編譯、重新下載。

        (2)串口法

        串口法是通過串口通信修改存儲在EEPROM中的IP地址等網絡參數。該方案較前一種有一定的靈活性,但由于RS 232的傳輸距離和網絡擴展難的限制,往往只能應用在一對一的本地設置

        (3)已知lP遠程修改法

        該方法可以達到網絡化管理的目的,但設備須在出廠前一一預設不同的IP地址才能完成建立在傳輸層之上的網絡通信。一般此時設置的IP不滿足具體網絡環境的要求,即意味著此次設置是一次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綜合上述方案的優缺點,提出在數據鏈路層架構協議,在網絡底層完成數據通信的方案,彌補了出廠前必須固化IP的不足,實現了在項目實施后統一對設備網絡化管理。該方案的優點還表現在由于其回避TCP/IP包,這樣在一個節點可修改位于不同子網中的任意嵌入式網關的IP地址。該方案的實質是省去了TCP、IP報頭,直接根據MAC地址完成目標主機的識別和通信。

        2 實現原理
        2.1 數據鏈路層幀格式的分析

        由于網絡設備運行于Ethernet(以太網),所以這里所涉及的數據鏈路層協議是指Ethernet的數據鏈路層協議。IEEE 802項目將數據鏈路層分為LLc(邏輯鏈路控制)層和MAC(介質訪問控制)層。LLC層包含數據幀中和終端用戶相關的部分,如邏輯地址、控制信息和數據;MAC層解決了共享介質的競爭問題,包含同步、標識、流量和差錯控制。IEEE802.3制定了支持LAN標準CSMA/CD訪問控制模式的Ethernet標準,其幀格式下:


        2.2 幀格式的定義
        通過對數據鏈路層幀格式的分析,不難發現在數據鏈路層包含了能惟一標識一臺主機的MAC地址。不需要ARP協議做IP和MAC地址映射,進而實現未知目的IP的鏈路層通信。

        為了滿足實現對嵌人式網關的遠程設置要求,可根據Ethernet協議標準定義幀格式,且命名為RSF幀(Remote Set Frame):


        目的MAC地址,6字節;
        源MAC地址,6字節;
        幀類型(RSF=0801 IP=0800 ARP=0806 RARF=8035),2字節;
        OP操作選項(RSF query=01,RSF setIp=02,RSFreplyr=03),2字節;
        目的port,2字節;
        發送端MAC地址,6字節;
        發送端IP地址,4字節;
        目的MAC地址,6字節;
        目的IP地址,4字節;
        設置結果,1字節。

        該幀格式的定義類似于TCP/IP協議棧中的ARP協議幀,包含了以太網頭14個字節。幀類型,在該字段802項目定義的有效長的值與以太網的有效類型值無一相同,這樣可以區分這兩種幀的格式,這里設定該幀類型為0801,以區別于已定義的幀類型;OP操作碼,RSF query=01表示服務器發送的數據包用于查詢網絡中的嵌入式網絡設備的MAc地址,RsF setlp=02表示服務器發送的數據包用于設置嵌入式網絡設備的IP地址,RsF reply=03用于設置信息的返回;端口號是目的端預設置的端口號:剩下的20字節為發送端和目的端的IP和MAC地址。

        3 具體實現
        根據上述幀格式的定義和圖2所示的系統流程,分別在上位機和下位機添加相應的接口和功能模塊來實現。

        上位機發出查詢下位機MAc地址的請求指令,下位機接收后響應請求,返回本地MAC地址;上位機為查詢到的不同MAc地址分配不同的IP地址之后發送設置IP請求;下位機接收后響應請求,并截取數據包中的信息來完成本地設置;最后上位機根據設置返回的狀態決定是否重新設置。其中給查詢到的MAc地址分配相應的IP地址,分為手工和自動方法。手工方法是由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設置IP地址;自動方法是根據ip pool(ip池)原理來實現IP的自動分配。


        3.1上位機部分
        由于該方案旨在利用數據鏈路層協議來解決對嵌入式網關的IP遠程設置問題,就必然要求上位機編程要繞過位于第4層與第5層問的套接字編程接口(socket)。幸運的是,位于第2與第3層間的NDIs(網絡驅動器接口)提供了訪問網絡底層的能力。其優點在于屏蔽了下層各種網卡的差別,為上層提供了一個完備NDIS庫,可以完成原始數據包的捕獲,數據包的過濾,以及原始數據包的發送等強大的功能。另外,意大利的Fulvio Riss0、LorisDegioanni等專家開發了一個Windows平臺下免費公共的網絡訪問系統,并提供Winpcap開發包,方便地提供了一個訪問網絡底層的接口。

        尋找到訪問網絡底層的編程接口后,只需要定義相應的數據包結構,并調用庫中發包函數就能完成原始數據包的接收和發送功能。這里只給出關鍵的數據結構的定義代碼。

        以太網頭的數據結構:
        Typedef structtag DLCHeader {
        unsigned char DesMAC[6]; //以太網目的地址
        unsigned char srcMAC[6]; //以太網源地址
        unsigned short Etherype; //幀類型
        );
        RSF幀結構:
        typedef struct tagRSFFrame
        {unsigned short opcode; //操作碼
        unsigned short Prot //目標端口號
        unsigned char Send_HW_Addr[6];//發送端以太網地址
        unsigned long Send_Prot_Addr; //發送端IP地址
        unsigned char Targ_HW_Addr[6];//目的以太網地址
        unsigned long Targ_Prot_Addr; //目的lP地址
        unsigned char ReturnValue //設置結果
        };
        RSF包結構:
        typedef struct tagRSFPacket{
        DLCHEADER dlcHeader;
        RSFFRAME rsfFrame;
        };

        3.2 下位機部分
        嵌入式網關的實現關鍵在于TCP/IP協議棧的實現。目前主要有TCP/IP的軟移植(如ulP TCP/IP的移植)、硬移植(主要由專業芯片實現)和嵌入式系統自帶TCP/IP協議棧。如果是利用嵌入式系統來實現嵌人式網關,就必須對操作系統內核驅動作相應的改動。這里只重點介紹TCP/IP在微處理器上軟移植的情況。在這種情況,只要在數據鏈路層模塊中添加幀的識別和處理功能模塊,就可以獲得數據幀中的IP地址等數據,并對本地IP進行設置。具體設置是調用對EEPROM的讀寫程序模塊來完成的,關鍵代碼如下:
        void eth_rcve(UCHAR xdata*inbuf)//數據鏈路層接收模塊
        { ……
        switch(etb->frame-type)
        { ……
        case RSF_PACKET://在原協議棧中添加自定義協議調用修改本地IP模塊; break;
        case ARP_PACKET:調用ARP處理模塊; break;
        ……

        }
        }
        void eth_send(UCHAR xdata*outbuf,UCHAR*hwaddr,UINT ptype,UINT Ien)//數據鏈路層發送模塊
        {……}

        結語
        通用計算機數據鏈路層自定義幀的實現,可應用于解決嵌入式網絡設備的遠程設置問題,改進了過去嵌入式網絡設備IP地址使用直接燒寫或串口本地配置等方法。該方案的特點是繞開了套接字編程,直接將上位機與下位機的通信建立在數據鏈路層的基礎之上。相對于依靠上層協議通信,在數據鏈路層直接通信,可以避開上層協議的約束,從而達到對網絡數據更直接和靈活處理的目的。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tcp/ip相關文章:tcp/ip是什么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贵州省| 青海省| 肥城市| 武冈市| 辛集市| 舞阳县| 库尔勒市| 永修县| 长顺县| 苗栗市| 临汾市| 巴林左旗| 镇康县| 彰化市| 察隅县| 民勤县| 昂仁县| 聂拉木县| 台江县| 广饶县| 宁武县| 新乐市| 南木林县| 南乐县| 容城县| 阿克陶县| 桂阳县| 博野县| 高青县| 庆城县| 重庆市| 诸城市| 东乡| 惠安县| 长寿区| 岳普湖县| 伊春市| 双辽市| 胶州市|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