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通信網快速組網技術研究與實現
節點布設的另一個重要工作是連接節點間的物理線路。光纖線路容量大、時延小、差錯率低,是節點間互連的首選線路。當任務區域沒有即設光纜,需要現場敷設時,敷設速度就成為節點快速布設的關鍵。對于地勢平坦的環境可采用車輛在兩站點間布設;對于地形環境復雜和危險的環境(如沼澤地、叢林等),采用人工或地面部署平臺將會十分困難,此時可采取方法是將光纜繞制成線團,利用飛行器作為空基平臺實現快速敷設。受到重量和體積的限制,利用飛行器敷設時更適合采用微型光纜而非傳統的野戰光纜,其連續長度可達50 km以上。
4 網元連接
網元連接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在網絡節點到位、物理線路連接完成的前提下在鏈路層建立節點之間的連接。在這個階段,手動操作的多少會直接影響網元連接速度,自適應組網與管理通道自動建立都是將部分操作按照預先的設定由設備自動完成,從而減少網絡節點的人工設置,增強網絡的自主運行能力,加快網元連接速度。
4.1 自適應組網
具備自適應組網功能的網元在互相連接后能夠自動識別接入對等節點,針對相同屬性的物理接口進行速率自適應,自動將接口連通狀態上報給高層處理。網絡內的核心交換和傳輸設備將與其相連接的對等節點的設備號、端口號、槽號以及獲得端口速率等信息存儲,形成互連設備拓撲信息庫。針對話音和數據業務無需前期配置,可以直接在互連的中繼和業務端口上配置PVC或SVC通道,進行業務傳送。
自適應組網從鏈路層協議和路由協議等不同層次來實現。通過鏈路層協議實現中繼鏈路兩端節點的動態識別,獲取節點對端信息和鏈路相關特性,進行節點的安全鑒別,檢測中繼鏈路的通斷狀態并向高層報告;通過實現動態路由協議,自動交互路由更新信息,并自動計算和更新核心路由表,從而達到網絡路由隨網絡拓撲變化而自動更新(見圖3)。

網絡節點互連中繼接口路由協議默認配置為動態路由協議。因為每臺傳輸交換設備的Router-ID都是惟一的,無需關心網絡節點何時接入網絡,網絡內的路由信息會自動交互并瞬間完成路由信息更新,使得IP類業務可以隨著網絡節點的接入即時使用。
4.2 管理通道自動建立
管理通道是一級網絡管理系統對二級網絡管理系統乃至整個網絡直接進行規劃數據下發和網絡狀態監視的數據傳送通道。手工配置的方法需要在每個節點分別操作,完成時間由最晚的一個節點決定,效率很低且對操作的要求高;通道自動建立則是按照預先的設定由設備自動完成,耗費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各種節點設備建立管理通道的實現方式大致相同,下面就以在ATM交換機上用幀中繼PVC建立管理通道為例說明這個過程。
所有交換機都使用統一的幀中繼接口作為網管設備接入用。用于網管設備接入的幀中繼接口至本交換機所有中繼接口的PVC數據,其VPI/VCI取值設為一個固定值。依據操作方便原則,PVC互通方式設置為業務互通透明方式,原因是透明方式不要求互連的交換機幀中繼端PVC的DLCI數值相同,這樣規劃數據可靈活設置??紤]到網管通道只作為下發規劃數據和網絡狀態查詢、上報使用,這些PVC的帶寬設為64 Kb/s即可滿足要求。網管通道PVC的優先級最高,用戶不能隨意刪除,這樣就保證了網管PVC的資源不被業務PVC搶占,不會出現網管PVC因資源被占而建立不成功的情況。
以上過程和步驟以初始配置文件的形式固化在安裝文件中,由交換機在啟動時調用使管理通道PVC自動加載。各網絡節點不論以何種中繼互連,都能使網管信息網連通,一級網絡管理系統在任意節點接入二級網管中心都能管理全網。
5 網絡開通
網絡開通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將網絡規劃軟件規劃的業務數據下發和運行。使用網絡管理系統的文件傳輸功能,利用在網元連接階段建立的管理通道,一級網絡管理中心把按照任務要求做好的規劃數據分發給各二級管理中心,二級管理中心把規劃數據配置到網絡節點內各設備。整個過程由程序控制自動完成,減少了數據下發的人工操作,縮短了網絡開通的時間。規劃數據下發完成后一級管理中心根據二級管理中心上報網絡節點內設備狀態或直接對某二級管理中心進行查詢,進而確定下發數據是否已經配置成功,掌握網絡是否處于可用狀態,最終完成網絡的開通,其過程如圖4所示。

6 結 語
快速組網技術是機動通信研究的一個重點,對快速組網技術的研究也滲透到組網的整個過程中。網絡規劃軟件、節點搬移、線纜快速敷設、自適應組網、管理通道自動建立、數據自動下發等各種手段的研究和應用使得機動通信網的組網速度得到了極大提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