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TD-SCDMA網絡中的干擾問題及其優化方案分析

        TD-SCDMA網絡中的干擾問題及其優化方案分析

        作者: 時間:2010-10-28 來源:網絡 收藏

        在本次中,采用了調整主服務小區的切換參數,讓UE盡快離開頻點小區的方式加以解決。即調整了美術公司TD-3的個性偏移參數,由O dBm調整為5 dBm,使得UE向下一目標小區遠通大廈TD-2的切換速度加快,讓UE盡早脫離了10088這個頻點。通過上述調整,得到的復測效果如圖4所示,通過圖4可以看出,經過后UE在同一位置處的主服務小區已經切換成了遠通大廈TD2小區,脫離了10088這個頻點,此時,RSCP值明顯提高(從-77 dBm上升到-65 dBm),抗能力明顯增強,從而消除了前面的掉話現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994.htm


        3.2 案例2:引起未接通的優化案例
        在某次現場測試中,某處DT測試時出現未接通情況,通過查看KPI性能統計發現該小區的RB建立成功率偏低,通過提取當日CDL發現RB建立失敗原因均為超時(Timeout),進一步查看ISCP值發現,時隙1以及時隙2的最大ISCP值和平均ISCP值都偏高,均在-70 dBm左右,根據前面判斷可能是上行鏈路干擾所引起的
        通過檢查PRACH物理信道,發現其位于時隙1,為此,調整了PRACH物理信道的時隙位置,從時隙1調整到時隙3,以此來避開上行鏈路干擾。經優化修改之后,該小區的RB建立成功率明顯提高,使得未接通得到了解決。如圖5所示。



        4 結語
        通過對無線中干擾的定位看出,系統中干擾可以分為系統內和系統外兩類干擾,其中,系統外干擾主要來源于小靈通PHS系統、部分未得到允許的頻段上發射信號,以及部分大功率源產生的大功率信號諧波等。對這些干擾的定位主要借鑒于PCCPCH C/I,ISCP以及手機發射功率等參數。在TD-SCDMA干擾問題優化過程中,應首先排除GPS等硬件故障,然后再分別查看ISCP和PC-CPCH C/I值,根據各參數的大小對干擾問題的真正原因進行初步判斷,部分干擾問題還要結合復測和信令跟蹤來進一步。由于TD-SCDMA由于干擾引起的問題較多且隨機性比較大,本文所給出的以及案例只是實際優化中發現的一小部分問題,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根據問題的實際特征進行具體分析,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制定出更為有效的解決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宁蒗| 耿马| 巫山县| 囊谦县| 报价| 松江区| 白朗县| 绵阳市| 睢宁县| 灵台县| 嘉兴市| 郴州市| 苏尼特左旗| 夏河县| 神池县| 新沂市| 奉化市| 丰镇市| 凌源市| 新乐市| 辽宁省| 榆中县| 灵武市| 通许县| 滁州市| 安义县| 商洛市| 文昌市| 海伦市| 乌鲁木齐市| 五家渠市| 徐闻县| 土默特左旗| 青河县| 伊春市| 信宜市| 宝兴县| 清涧县| 新乐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