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基于DMS技術的UWB平面單極子天線設計
隨著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應用越來越廣,超寬帶(UWB)無線通信技術受到了更多關注。FCC規(guī)定,將3.1~10.6 GHz之間的7.5 GHz的頻段分配給超寬帶無線通信業(yè)務使用。其中,UWB天線的設計與研究是超寬帶的關鍵技術之一。要求天線必須滿足在很寬的頻帶內能實現阻抗匹配,具有穩(wěn)定的增益和良好的輻射方向特性等,并要求天線具有工藝簡單、體積小、重量輕、加工成本低和便于集成等優(yōu)點。由于在UWB通信系統(tǒng)的頻帶內還存在WLAN(無線局域網系統(tǒng)),其工作帶寬為5.15~5.825 GHz頻帶,從系統(tǒng)兼容的角度出發(fā),為了抑制WLAN系統(tǒng)對UWB系統(tǒng)的干擾,通常需在UWB系統(tǒng)中加入帶阻濾波器,這勢必增加系統(tǒng)的復雜性,因此設計具有陷波特性的UWB天線具有實際意義。
印刷單極子天線已經無數次被驗證其超寬帶的良好特性。為了進一步減小天線尺寸和改善頻帶帶寬,不少學者已經做了許多的研究工作,比如采用不同形狀的輻射貼片單元和饋電技術,包括微帶和共面波導饋電,這些改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展寬可用頻帶。文中通過采用有損微帶結構(DMS)和斜角處理兩種技術,來展寬平面單極子天線的頻帶帶寬,主要的做法是通過拉低低頻端的頻率和增加高頻端的頻率來實現天線頻帶的展寬。以此設計的新型超寬帶平面單極天線,該天線在2~12 GHz內反射系數均-10 dB,增益最高可6.15 dB達同時,并通過在貼片上開L型槽來實現陷波特性,使天線在5~6 GHz頻帶范圍內具有陷波特性。
1 天線的設計
天線的介質基板選取RT Duroid 5880,介電常數為2.17,厚度為1.27 mm。天線如圖1所示。設計同時采用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技術來改善天線在較寬的頻帶范圍上的VSWR值,(1)采用一種新型的微帶饋線結構叫有損微帶結構(DMS),該平面結構通過對微帶饋線的變形來降低低頻段的頻率,而對原天線的增益和輻射方向圖影響不大。(2)在地板上靠近輻射貼片的饋源端采用平滑的斜角處理,能較好地展寬高頻段的可用頻率。斜角處理使得共面波導到輻射貼片之間能實現較好的平滑轉換。讓地板與輻射貼片之間更好地互耦,而產生諧振,以實現較寬頻帶范圍上的阻抗匹配。因為微帶的不連續(xù)性會導致近場不必要的反射,而反射引起的反射損耗會導致能量的損失,減弱了天線遠場輻射。即地板上的平滑斜角處理有效地避免了連接處尖銳的突起和饋電端與地板之間的不連續(xù)性,同時也較好地實現共面波導與輻射部分的阻抗匹配。
天線輻射貼片上的斜角約取17.3°,地板上的斜角約取18.7°。仿真驗證了該處理能使天線在較寬的頻帶范圍里實現阻抗的匹配,且VSWR2。另一方面是對地板上的微帶饋線采用有損微帶技術(DMS)可較好地拉低低頻段的頻率,DMS技術在以往的UWB天線設計里有不同的程度的應用,像減小天線的矩形輻射貼片的尺寸,將其作為微帶天線的一種調諧技術。
文中DMS的主要作用是用來增加低頻段天線的電長度,使該結構成為輻射貼片單元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饋線的一部分。因此,該結構起到了縫隙輻射的作用,以實現天線在更低的頻段上能產生諧振,也就是通過DMS結構和輻射貼片的相互諧振來拉低整個天線低頻端的頻率,對比文獻中的單極子天線,本文設計的天線可展寬天線有效帶寬可超過1GHz,該有損結構離微帶饋線的邊約為0.3mm,長約19mm,寬約0.25mm。輻射貼片長約29.5 mln、寬約32 mm,地板長約25 mm。
同時為實現陷波特性而引入半波長的諧振結構,在輻射貼片上開L形槽,其長度約為需要抑制頻率對應波長的八分之一,使得天線在該點附近的阻抗失配,駐波比顯著增加。L形槽的關系可用式(1)表示
其中,fnotched為陷波中心頻率;C為光速;Ls為L形槽的總長;εre為相對有效介電常數。通過式(1)可求出L形槽的初始尺寸,然后可在仿真中進行優(yōu)化,寬約1.2 mm、長約26 mm。
2 結果
仿真優(yōu)化設計使用HFSS11軟件,通過優(yōu)化,在設計過程中發(fā)現低頻段的輻射特性主要取決于共面波導上的DMS的設計,見圖2所示,該圖為不同頻率下天線上的電流分布。文中天線的仿真分析集中在2.2 GHz、1O GHz一低一高的兩頻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