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無線偵察接收機軟件系統的設計和實現
當PC端收到“粘包”時,首先經過預處理過程——解包,將粘在一起的包分成獨立的數據包,并將每個數據包中的數據取出依次拷貝到pool中分配的緩沖區中。
預處理過程構造類PaeketBuilder,該類的具體設計如下。
3 軟件運行效果
網絡無線偵察接收機軟件系統可實時監測頻率范圍為頻率范圍20~3 000 MHz的信號,且對實時監測的信號進行分析和處理:主要包括電平、場強、頻差、頻偏、調制度、帶寬等技術參數的測量。其中頻率測量精度為1x10-7,頻率分辨率為1 Hz。并且當系統處于掃描模式下,存儲掃描速度≥700信道/秒,連續頻率掃描速度>6 GHz/秒,可選步進可從125 Hz到100 kHz。該系統可智能地處理多個同時被調度的監測任務,實現多任務并發監測。該系統具有自學習能力,可在無人值守條件下完成智能化自動化監測任務。
系統的界面如圖5所示,界面從上到下依次是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界面的下方左邊部分是信號處理參數配置面板,右邊部分主要用來顯示各種信號處理的結果,圖5當前展示的就是功率譜估計結果顯示窗,窗口顯示的是信號的頻譜圖。目前,該系統可以正常接收硬件發送的信號,并從中提取出其技術參數如調制方式、調制度、頻率、帶寬等。
4 結束語
信號實時處理顯示軟件系統滿足ITU建議的規范要求,兼容無線電監測網傳輸協議(RMTP),通過網絡接收硬件采集的無線電信號,從而達到實時監測、測量和存儲無線電信號的目的。該軟件系統具有固定頻率監測和掃描頻率兩種工作模式,實現了對無線電信號的頻譜分析。通過該軟件系統的實施,為進一步實現兼容無線電監測網傳輸(RMTP)協議的網絡化智能無線頻譜監測偵收系統以及產業化做好準備。整個軟件系統的分析設計過程均采用面向對象方法實現,借助于模塊設計和面對對象編程思想使類與類之間的內聚性增強,耦合性減弱,提高了系統的可重用性和擴展性。
c++相關文章:c++教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