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發電機機組噪聲控制
2.1.3 發動機表面輻射噪聲的控制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6446.htm
發動機表面輻射噪聲(燃燒噪聲和機械噪聲)的控制要受到發動機性能方面的種種限制,從技術角度講難度很大,且降噪量有限。實踐表明,在結構上采取措施可以一定幅度地降低發動機的表面輻射噪聲,從而降低整機噪聲。控制的基本措施是增加結構剛度和阻尼,使得在同樣的激振力作用下減少結構表面響應。與此同時,減少輻射噪聲的表面面積,也是控制輻射噪聲的有效措施。
3 綜合控制思路
通常一臺500 kW進口機組,機房內的噪聲可達105~108 dB(A)。在不經過治理的情況下,機房外環境噪聲為70~80 dB(A)或更高,相同功率參數的國產機組噪聲則更大些。目前我國在考核環境噪聲是否達標時采用《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或《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在標準中對應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噪聲限值。一般在城區多為一類區,限值標準晝間為55 dB(A),夜間為45 dB(A);在郊區多為二類區域,相應的限值標準晝間為60 dB(A),夜間50 dB(A)。從對比數據可以看出,需要的降噪幅度很大,對應的控制技術難度也很大。
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我公司所選用的都是配置好的發動機整機,機組本身采取控制措施難度很大,而且不現實。考慮到油機運轉過程中一般主要是其噪聲污染周圍環境,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機房內油機噪聲對外輻射是一個非常現實而且必須解決的問題。選擇的方案應能作到既要有效地降低環境噪聲,又要組織好機房內的空氣流動,滿足發電機組運行需要的空氣流量,以保障機組的正常工作。單純降低噪音的外泄而犧牲油機房內的空氣流量會造成油機表面冷卻不均勻,減少油機的發電容量,影響正常使用。經過多年來與環保部門的合作,對油機房進行消噪聲處理,積累了一些治理經驗,主要是必須根據具體的機房項目來確定相應的控制方案,這其中應考慮機房所在區域的環境標準,機房圍護結構形式及油機機型、功率、冷卻風量等因素。綜合控制的核心是等隔聲概念,即用一封閉的圍護結構將機組與外界隔離開來,減少聲源對外的聲輻射。所謂等隔聲概念就是整個圍護結構的各個部分(如土建結構部分和門、窗等部分)的隔聲量應相當。為機房與外界相通而預留的通道(如冷卻風扇出口、發動機排氣出口、機房通風換氣口等)必須設計成消聲通道,其插入損失也應與圍護結構的隔聲量相當,只有這樣做才可保證機房外的環境噪聲達標。
我們仍以一臺500 kW進口機組為例,油機房室內墻面設計為貼吸音板,同時用吸音板吊頂,經過這樣的吸聲處理后既增加了圍護結構的隔聲量,又可降低油機房內的混響聲,一般可有3~5dB(A)的效果。對于發動機噪聲中的高頻噪音,因其波長短,采用阻擋的方式即可達到目的。由于發動機噪聲中低頻成分更為豐富,單純阻擋不能達到滿意效果,因此消聲通道應選用阻抗復合結構,借助抗性結構的消聲特性來控制低頻噪聲的傳播。經過有效控制的機房噪聲都可在保證機組正常運轉情況下滿足相應的環保標準要求,達到晝間為55 dB(A),夜間45 dB(A)。這一點在我們以前的工作中己得到證實。
現由于電話局油機房沒有統一的標準,在土建施工階段因土建設計單位對通信電源設備的性能了解得不透徹,造成油機房布局和進、排風口安排不合理,在后期對油機房進行消噪音處理時難度加大和投資量增多。例如我們以前治理過的某個油機房其進風口外為防火通道,不能占用,進風消音器只能安裝在油機房內,而油機房內部空間設計又過小,就造成進風消音器距發電機組過近,維護人員操作起來很不方便。為減少上述問題的出現和節約消噪音處理時的投資,通過總結以往的工作經驗,建議今后油機房建設最好采用以下方案:盡量減少油機房門和窗戶的數量,避免油機噪聲的泄漏;盡量加大油機房進風口距油機基礎的距離,延長消音距離,最好建設進風小室;在油機排風口外增加擴張室并盡量延長油機房擴張室的排風距離。
若能采用以上方案可以使油機房布局更規范、更合理,后期消噪音控制更加簡便,使施工模式化,便于管理工作,在投資更少的情況下,達到環保要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