μC/OS-II基礎上實現的無紙傳真收發系統
4.2 硬件框架
整個傳真系統的硬件框圖如圖3所示。左側虛線框內模塊和右側的FAX模塊是從交換機的兩根電話線中分離出來的2個獨立傳真模塊。右側的FAX模塊是普通紙傳真機,為測試左側虛框內模塊的功能而配置的。左側虛線框內4大模塊為無紙傳真模塊。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5877.htm
無紙傳真模塊中,左側的PC機為輔助設備,利用PC機上的集成開發調試環境IAR和代碼編輯軟件sourceinsight進行源碼編輯與調試,將調試無誤的代碼通過JLINK下載到STM32芯片中。STM32芯片和Fax Modem都是通過USB線與PC機相連來供電。
Fax Modem內部包含CX68033芯片,其通過串口與STM32芯片相連,支持標準的AT命令集,使得二者可以交互信令和數據,STM32芯片主要負責任務管理和文件管理,并且通過串口控制Fax Modem。同樣為了便于測試,焊了一根線接出“USB轉串口模塊”來與電腦通信,進而可以利用串口調試助手軟件來輔助測試。
4.3 總流程設計
兩臺傳真機相互通信的規約稱為協議或傳真呼叫時間序列,分為A、B、C、D、E五個階段,如圖4所示。
(1)階段A:呼叫建立階段
這一階段與電話呼叫建立的過程相似,不同之處在于要發送包含標識發送/接收終端的傳真單音。
(2)階段B:報文前處理階段
這個處理階段主要進行傳真能力的協商與訓練。完成傳真機功能的鑒別、選送合適的傳輸模式、核對相位、發送線路校驗信號以及可以接收的信號等。
過程描述:首先由被叫站發送DIS信號,DIS信號中包含了被叫站傳真機具有的各種兼容性功能信息、傳輸數碼率、掃描線密度和最小行掃描時間等。當主叫站收到DIS信號后,了解到被叫站傳真機的功能,再根據本站傳真機的功能和操作人員事先安排的指令,發出DCS信號,DCS信號是數字接收指令,由發送方進行發送,要求接收方是接收傳真。該指令還指定了接收傳真機的工作方式、傳輸數碼率、掃描線密度、稿件寬度以及最小行掃描時間等。被叫站接收到DCS信號后,按命令選擇合適的工作模式,這時,主叫站發出線路校驗信號TCF。TCF信號是一個持續時間為1.5 s的0序列,它用于校驗信道在這個數碼率下可接受的程度。當被叫站收到這個線路校驗信號之后認為合格,就發送CFR信號,CFR信號標志全部報文前處理過程已經結束。當主叫站收到CFR信號,就可以發送稿件。
(3)階段C:報文傳輸過程
按照T.4規程傳輸傳真報文,并進行報文傳輸控制,包括報文同步、誤碼檢測和糾錯、線路監測等。
(4)階段D:報文后處理階段
這個處理階段主要提供報文的證實、報文結束、多頁續發等控制操作。當發送方發完稿件后,將出現若干不同的情況,如是否還要繼續向接收方發送稿件,如果需要發送,是繼續發送還是重新進行報文前處理后再發送,是否暫時中斷進行通話后再發送等。為了滿足上述要求,發送方共設置6種主要的傳真控制字段分別對應6種指令。當接收方收到這6種指令中的一種后,就會發出響應信號,這些指令和響應只有傳真控制字段,而無傳真信息字段。
(5)階段E:呼叫釋放階段
呼叫釋放發生在某一特定的條件下,當最后一頁稿件發送完畢后,進行最后一個信息處理,發送EOP信號,在EOP信號之后,過程轉入階段E,呼叫釋放,切斷接續,電路由傳真狀態返回到電話狀態。
圖5是單頁傳真正常傳輸的一個實例,便于傳真流程的理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