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設計應用 > 物聯網體系結構、關鍵技術及面臨問題

        物聯網體系結構、關鍵技術及面臨問題

        作者: 時間:2012-06-05 來源:網絡 收藏

        2.2 傳感網
        傳感網由大量部署在監測區域內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的多個無線網絡系統,即無線傳感網(WSN),它能夠實時檢測、感知和采集感知對象的各種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處理后通過無線網絡發送出去。物正是通過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以及由它們組成的無線傳感網來感知整個物質世界的。
        在物中,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獲取準確可靠的信息,而傳感器是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與手段。傳感器是一種檢測裝置,用來感知信息采集點的環境參數,例如聲、光、電、熱等信息,并能將檢測感知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電信號或所需形式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和控制等要求。
        傳感網是物的底層和信息來源,因此需要對其運行狀態及信號傳輸的通暢性進行監測,才能實現對網絡的有效控制。傳感網除了具有一般無線網絡所的信息泄露、信息篡改等多種威脅外,還節點容易被操縱的威脅,因而在通信前進行節點的身份認證很有必要。
        2.3 M2M
        M2M通過實現人與人(Man to Man)、人與機器(Man to Machine)機器與機器(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讓機器、設備、應用處理過程與后臺信息系統共享信息。M2M的應用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通過“讓機器開口說話”,使機器設備不再是信息孤島,實現對設備和資產有效地監控與管理。
        M2M產品主要無線終端、傳輸通道和行業應用中心3部分構成。無線終端是特殊的行業應用終端,傳輸通道是從無線終端到用戶端的行業應用中心之間的通道,行業應用中心是終端上傳數據的集中點。
        M2M包括硬件和軟件平臺。其硬件是使機器具有通信或聯網能力的部件,能夠從各種機器、設備處獲取數據并傳送到通信網絡硬件廠商。M2M的軟件包含中間件、通訊網關、實時數據庫、集成平臺、構件庫及行業化的應用套件等。
        2.4 云計算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網格計算、并行計算、網絡存儲等傳統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發展融合的產物。它旨在通過網絡把多個成本相對較低的計算實體整合成一個具有強大計算能力的完美系統。
        物聯網要求每個物體都與該物體的唯一標示符相關聯,這樣就可以在數據庫中進行檢索。加上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終端數量的急劇增長,會產生龐大的數據流,因此需要一個海量的數據庫對這些數據信息進行收集、存儲、處理與分析,以提供決策和行動。傳統的信息處理中心是難以滿足這種計算需求的,這就需要引入云計算。
        云計算可以為物聯網提供高效的計算、存儲能力,通過提供靈活、安全、協同的資源共享來構造一個龐大的、分布式的資源池,并按需進行動態部署、配置及取消服務。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不斷提高“云”的處理能力,最終使用戶終端簡化成一個單純的輸入輸出設備,并能按需享受“云”的強大計算處理能力。
        2.5 中間件
        中間件(Middleware)是處于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之間的軟件,它屏蔽了底層操作系統的復雜性,使程序開發人員面對一個簡單而統一的開發環境,減少程序設計的復雜性,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業務上,從而大大減少了技術上的負擔。中間件帶給應用系統的,不只是開發的簡便、開發周期的縮短,也減少了系統的維護、運行和管理的工作量。
        物聯網的理念是要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及任何物體的連接,這個特點決定了屏蔽底層硬件的多樣性及應用的復雜性。中間件的特性正好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以實現各類信息的關聯、融合與互動。
        基于物聯網的應用,中間件的研究應著重于支持多種傳感設備的數據采集和處理功能,向上層應用提供終端能力調用接口等。

        3 物聯網所
        物聯網前景廣闊,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巨大。然而,我國物聯網的發展還存在一系列瓶頸和制約因素,例如技術有待突破,標準比較分散、體系還不完善,安全與隱私受到挑戰,應用規模小,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等。
        1)加強政策引導。物聯網牽涉到各個行業,各個產業,它不僅需要技術,更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這就需要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立法上要制定出適合這個行業發展的政策與法規。因此,加強對物聯網發展的研究,盡快解決物聯網的內涵與產業政策等。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積極推動出臺國家層面的統一戰略規劃,確定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戰略,明確其發展目標及發展路線圖,統籌部署物聯網基礎技術和網絡的研發、產業化及應用。
        2)制定標準規范。物聯網是一個多設備、多網絡、多應用的一個大網,在其發展過程中,傳感、傳輸、應用各個層面會有大量的技術出現,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技術方案。如果各行其是,不能相互連通,不能降低研發成本,不能形成整合的商業模式,更不能形成規模經濟。因此,推動建立跨行業、跨領域的物聯網標準化協作機制,盡快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以使其互聯互通、相互融合,對物聯網尤為重要。
        3)突破核心技術。圍繞物聯網產業鏈的環節,集中多方資源,突破核心技術,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物聯網技術體系。引導加強產業鏈的協作,協同開展物聯網重大技術攻關和應用集成創新。急需突破的核心技術包括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技術(RFID)、中間件技術、M2M技術、智能通信與控制技術、云計算技術、異構網絡融合技術等技術。
        4)關注信息安全。物聯網中的物與物、物與人之間互聯,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換設備,信息采集和信息傳輸頻繁。比起傳統網絡,物聯網發展帶來的信息安全、網絡安全將更為突出。要強化安全意識,把安全放在首位。研究物聯網產業發展可能帶來的安全,制定相關措施,防患于未然,科學規劃和配置頻率資源,積極研究制定和推廣應用我國自主編碼體系,推動完善信息安全、個人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
        5)建立管理平臺。物聯網是一個大網,其價值在于網,而不在于物。如果沒有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不能進行管理和整合,那這個網絡就沒有意義。因此,建立一個綜合性的物聯網業務管理平臺,把各種傳感信息進行匯總和分門別類,進行有指向性的傳輸,已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有了這個綜合性的管理平臺,就可以整合資源、相互融合,取代那種效率低,成本高的各自為政的局面,從而為物聯網的發展助力騰飛。
        6)完善商業模式。任何一次信息產業革命都會出現一種新型的商業盈利模式,物聯網也不例外。物聯網作為新概念、新技術,其感知、網絡、應用的3個層次中,每一個層面都有多種選擇去開拓市場。而目前能夠給物聯網發展直接帶來的經濟效益的主要集中在與物聯網有關的電子元器件領域,例如射頻識別、感應器等等。而龐大的商業盈利模式尚未完善,這就需要組織引導,集中資源,形成合力,以應用為先導,完善商業模式。

        4 結束語
        作為技術革命,互聯網改善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縮短了空間距離;而物聯網引入了人與物之間的交流,其發展目標是使人們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可以與任意物品互聯,其前途無限,必將為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智慧地球”的理想也終將變成現實。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4723.htm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漯河市| 垦利县| 永昌县| 筠连县| 衢州市| 临洮县| 宿州市| 岑巩县| 永昌县| 特克斯县| 呼和浩特市| 集贤县| 梅河口市| 荆州市| 宜阳县| 福州市| 佳木斯市| 玉环县| 太谷县| 观塘区| 田林县| 福清市| 道真| 恩平市| 常熟市| 西吉县| 安义县| 伽师县| 涟水县| 沙湾县| 明光市| 全州县| 中西区| 浦城县| 岗巴县| 琼中| 吴桥县| 锡林郭勒盟| 峨边|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