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多協作中繼選擇協議研究
中繼1,中繼2具有相近的信道參數,在該中繼協議下都將參加本次協作,其中目的節點最先收到中繼2發送的協作請求Req.。n1、n2分別為中繼1、中繼2到目的節點的傳輸時延,dur-req、dur-ack分別為Req.、Ack.傳輸持續時間。
Tdelay的取值:若中繼1是參與協作節點中最后向目的節點發送Req.,則有:

在有隱藏中繼時,系統中繼選擇時間并沒有明顯增加。
3 改進協議沖突分析
從改進協議的流程來看,唯一可能發生沖突的情況是在Tdelay階段兩個或更多中繼的Req.到達目的站的時間有重疊,目的端將無法正確解析中繼的Req.,則無論是否存在隱藏中繼,系統沖突時間變為dur-req。Req.中加入了中繼標識信息,長度有所增加,在現有系統中仍有可能將其控制在2μs以下,系統沖突概率也隨之下降。
文獻中給出了原協議在不同方案下的理論推導結果,如下:

圖3比較不同方案下的沖突概率。其中,假定所有信道參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