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croblaze軟核的嵌入式系統設計
2 基于Microblaze的嵌入式開發流程
如圖2所示,基于Microblaze的嵌入式開發流程主要包括3個步驟:首先要搭建起底層的物理平臺,包括構建Microblaze處理器,將所需的外設通過片內總線掛到Microblaze處理器上,并根據需要開發用戶自定義的IP核;第二步在構建起的硬件平臺上編寫軟件應用程序,包括應用程序代碼、庫文件以及板級支持包BSP等;最后將硬件的比特流配置文件和軟件的可執行重定位文件進行合并形成最終的文件,或者直接下載到FPGA內部運行,或者下載到FPGA片外的非易失性存儲器Flash中,在系統配置完成后由Bootloader。程序將Flash中的應用程序拷貝到片外的DDRRAM中運行。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50858.htm
2.1 硬件平臺的開發
EDK的組件XPS(Xilinx Platform Studio)為Microblaze提供了一個集成開發環境,硬件平臺的開發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
①用基本系統向導BSB(Base System Builder)搭建Microblaze平臺,包括FPGA器件型號的選擇、Microblaze處理器屬性的設置、所需外設的添加和屬性設置、測試程序的生成等步驟。圖3給出了BSB完成后的XPS顯示窗口內容。從圖3可以看到,系統添加了多種外設,如RS232串口、與外部Flash和。DDR RAM進行交互的控制邏輯、中斷控制器和定時器等,這些外設通過指定的片內總線連接到Microblaze控制核上。除此之外,還可以在Ports頁面對各個模塊的信號進行相互連接,在Addresses頁面對模塊的地址進行分配等。這部分工作相當于將原本不可分割的ASIC專用集成芯片進行了拆卸,讓用戶深入到芯片內部,根據自身的需求去選取芯片需要具備的功能模塊,并完成這些模塊與控制核的連接和地址分配,形成用戶最終定制的底層邏輯。這種拆卸和組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統開發的難度,但也換來了系統設計的靈活性、通用性和可擴展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