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ilc51可重入函數及模擬棧淺析
說明:模擬棧結構如下
接下來說明兩個重點子函數C_ADDXBP和C_XBPOFF
終于到尾聲了,最后重點說明啦~~~
模擬堆棧是向下生長的,C_XBP最初等于0xffff+1,那么請看下面這句
其實是這樣:加0xffff相當與減1,加0xfffe相當與減2,加0xfffd相當于減4。。。。。。為啥,就不用說了吧:)
結束語:
經過了幾天的研究,終于寫了個總結報告,算是自己的一點小小成就吧,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希望能夠同大家一起討論問題,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徐愛鈞,彭秀華 《單片機高級語言C51windows環境編程與應用》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1
2、彭光紅,構造一個51單片機的實時操作系統。
附錄:
在其它環境下(比如PC,比如ARM),函數重入的問題一般不是要特別注意的問題.只要你沒有使用static變量,或者指向static變量的指針,一般情況下,函數自然而然地就是可重入的.
但C51不一樣,如果你不特別設計你的函數,它就是不可重入的.
引起這個差別的原因在于:一般的C編譯器(或者更確切點地說:基于一般的處理器上的C編譯器),其函數的局部變量是存放于堆棧中的,而C51是存放于一個可覆蓋的(數據)段中的.
至于C51這樣做的原因,不是象有些人說的那樣,為了節約內存.事實上,這樣做根本節約不了內存.理由如下:
1) 如果一個函數func1調用另一個函數func2,那么func1,func2的局部變量根本就不能是同一塊內存.C51還是要為他們分配不同的RAM.這跟使用堆棧相比,節約不了內存.
2) 如果func1,func2不是在一個調用鏈上,那么C51可以通過覆蓋分析,讓它們的局部變量共享相同的內存地址.但這樣也不會比使用堆棧節約內存.因為既然它們是在不同的調用鏈上,那么當其中一個函數運行時,那么另外一個函數必然不在其生命期內,它所占用的堆棧也已釋放,歸還給系統.
真實的原因(C51使用覆蓋段作為局部變量的存放地的原因)是:
51的指令系統沒有一個有效的相對尋址(變址尋址)的指令,這使得使用堆棧作為變量的代價太過昂貴.
使用堆棧存放變量的一般做法是:
進入函數時,保留一段堆棧空間,作為變量的存放空間,用一個可作為基址尋址的寄存器指向這個空間,通過加上一個偏移量,就可以訪問不同的變量了.
例如: MOV EAX, [EBP + 14];X86指令
LDR R0, [R12, #14];ARM指令
都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但51缺少這樣的指令.
*其實,51中還是有2個可變址尋址的指令的,但不適合訪問堆棧的局部變量這樣的場合.
MOVC A, @A+DPTR
MOVC A, @A+PC
所以,C51有個特別的關鍵字: reentrant 用來解決函數重入的問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