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集群通信在國內市場遭遇困境 等待3G救贖

        集群通信在國內市場遭遇困境 等待3G救贖

        ——
        作者: 時間:2006-07-17 來源:通信產業報 收藏
          在國內市場的困境 

          引入我國已有十年歷史了,但在這十年中它的發展并不理想,幾千個信道的基站設備和二、三十萬的用戶終端,與同期蓬勃發展的蜂窩移動用戶數相比,還不到一個零頭。而在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集群用戶與蜂窩用戶數量之比在1比10左右,如在美國為1比9。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 

          第一,模擬集群是最早引入我國的集群系統,主要以專網建設為主,共網運營方式較少。到目前為止模擬用戶數達到20多萬用戶,還不到移動通信用戶的零頭,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專網建設成本較高:專網的建設需要投入較高的建設成本,每年還要投入人力和資金進行維護,這不是一般的用戶能夠承受的。 

          *共網運營舉步維艱:現有的共網運營商基本都是由原來的尋呼臺發展而來,實力無法與移動運營商相比,其容量、信號覆蓋都無法與公眾移動相比。另外市場容量不足以及國內用戶對服務費用的承受能力,使得共網運營商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回成本,也制約了共網的發展。 

          *國家加強對頻點的管制,用戶很難申請到頻點。模擬共網運營牌照面臨停牌,模擬集群網已趨向淘汰。 

          *隨著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單純的對講功能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要。 

          第二,數字集群在國外已經發展的相當成熟并取得了很大的社會和經濟效應。數字集群引入我國有幾年時間,我國也制定了國內數字集群標準和頻率規劃為發展數字集群奠定了基礎。雖然我國的數字集群發展前景廣闊,但發展速度緩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延續原有模擬集群的專網運營模式,建設成本遠遠高于模擬集群,一般用戶無法承受。 

          *共網發展前景不明朗:新的電信業務分類公布,數字被定義為二類基礎電信業務,數字集群共網門檻提高,僅六大運營商可以申請運營牌照,但目前規模靠前的幾個巨無霸都無暇顧此,只有中國衛通和中國鐵通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即便如此,衛通和鐵通在數字集群上的行動表現遲緩,并未出現大規模上馬數字集群共網的跡象,這一方面是企業的戰略部署,另一方面可能也預示著企業對市場存有疑慮,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來自于運營商對未來高額投入和不確定市場需求的擔憂。此外,衛通和鐵通也是借助數字集群進行炒作,最終目標是移動運營牌照。 

          數字集群兩大應用 

          需求分析 

          應急通信,特別是社會應急聯動通信系統,是借助有線/綜合的通信平臺及數字集群調度通信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專用通信系統。國家/省/城市級的社會應急聯動系統(SIERS),實際上是一個快速反應的綜合信息系統的有機集成平臺,它能夠統一協調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各種政府部門,為市民提供快速、及時的各種應急服務。 

          社會應急聯動系統主要是為人口密集的城市服務的,因而城市應急聯動系統(CIERS)成為城市應急管理現代化及數字城市和電子政務的重要工程實施目標。1998年,國務院就提出了要在全國部署社會聯動工作,希望通過各部門聯合行動,最終建立一套社會化的公共救助體系,改進110、119、120、122等報警救助系統各成體系的不合理、低效率狀況。 

          除了對于應急通信的整體需求外,企業/集團用戶對于基于蜂窩的集群通信(PoC)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在企業用戶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藍領從業者應該是各種集群通信系統最有可能的使用者,因為這些人員對集群通信方式較為熟悉。因此,將狀態呈現、定位業務等與PoC相結合可以吸引諸如物流、運輸、出租汽車等行業的人士使用。對于建筑或房地產從業者來說,使用PoC業務可以迅速將項目的進展情況拍照與同事共享,加快建筑建設的現場管控。 

          除此之外,現代年輕型和專業前衛型消費者也是最有可能使用PoC業務的人群,他們可以迅速和自己的朋友共享新聞和即時消息。而且,由于這些消費者大多比較熱衷于其他諸如定位、MMS、手機上網等新業務,將PoC業務和這些新型業務進行結合也會調動他們體驗的樂趣。 

          發展趨勢 

          應急聯動無線通信系統為公安、消防、急救和公共事業等政府部門的統一協調和指揮調度,提供了一個應急聯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政府部門應對重大事件的快速反應和處理能力會得到極大的提升,能夠為市民提供各種快速、及時的救助服務。在全國各地城市建設飛速發展的今天,應急聯動無線通信系統已經是一個城市實現現代化的基本要素,是通過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典型手段,它體現了高效率、良好的政府形象,正成為更多城市所關注的熱點。因此,未來的集群通信系統的主要應用之一是在城市的應急通信系統。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對一個企業來說,具有先進的管理水平是決定企業是否具有高效率和競爭力的主要因素,而信息化建設的程度也直接體現了企業的管理水平。通信系統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管理者提供高效、快速、便捷的指揮調度手段,從而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 

          在企業用戶中,傳統的運輸、倉儲、物流、建筑、石油廠礦行業是主要的應用領域,而連鎖零售和餐飲業也逐漸會應用起來。 

          制約因素 

          第一,建設價格昂貴。專網用戶需要自行建設無線網絡,采購終端并自行進行管理和維護,網絡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昂貴,一般用戶無法承擔。 

          第二,共網建設發展緩慢,網絡覆蓋率低。目前正通、鐵通和衛通都開通了數字集群的商用服務。正通主要服務目標是為了2008年奧運會,其網絡主要覆蓋北京的各個城區,10個遠郊和高速公路重點路段,主要面向公安、消防、交警、急救等政府單位。鐵通在重慶、沈陽、長春進行了試驗,其中重慶已經正式放號運營。衛通在上海、南京開通了服務。總體來看,公網僅僅在幾個城市有覆蓋,網絡覆蓋率低。 

          公網集群技術演進 

          與專業數字集群比較,公網集群的優勢在于網絡覆蓋(CDMA和GSM的網絡覆蓋),低成本實現廣域通信。從根本上來講,公網集群不能取代專業數字集群,但可以作為專業數字集群的補充,彌補其網絡覆蓋弱的缺點。 

          主要的用戶對象是行業用戶,其對公網集群的使用基于以下需求:基于對講調度工作需要;對于系統性能要求較高;對終端要求較高;較高的成本承受力。 

          目前行業用戶主要使用的是模擬集群和數字集群,但其高昂網絡建設成本使得一般的用戶望而卻步,另外由于模擬集群即將退出舞臺以及國家對無線頻率資源的大力管制,使得許多行業用戶紛紛尋找替代產品。公網集群具有無須用戶自建網絡、無須用戶維護的特點,非常適合于有集群通信需求的行業用戶。 

          目前,在2.5G技術開展此業務,存在著呼叫時延大、小區容量低、無線資源占用率高的缺點。將來的技術發展是在技術上開展此業務,利用無線數據網絡的廣播信道來實現集群業務,從而可以解決2.5G技術上遇到的問題,性能更接近專業數字集群的水平。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安泽县| 广州市| 宁德市| 申扎县| 越西县| 宁阳县| 宁夏| 新昌县| 贺兰县| 吉安市| 灵丘县| 无锡市| 石棉县| 新宾| 财经| 涞源县| 黄大仙区| 大宁县| 溧水县| 平定县| 大名县| 兰州市| 玉树县| 德江县| 鄯善县| 扶沟县| 汤原县| 健康| 阿坝县| 洮南市| 英超| 海盐县| 收藏| 静安区| 凤庆县| 武清区| 弋阳县| 苍梧县| 宜君县| 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