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看衰3D打印的自信從何而來?
近日,臺灣《聯合晚報》刊發了一則“郭臺銘稱3D打印技術如果真的有用郭字倒著寫”的消息,稱制造業大佬、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對3D打印技術持完全相反的看法。3D打印技術是當下IT與制造界的熱詞,還有媒體將3D打印技術喻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郭臺銘對3D打印技術如此排斥?在去年3D打印機剛出世的時候就有業內人業撰文,就3D打印機對中國制造所可能帶來的沖擊進行評論。郭臺銘對3D打印機的排斥是否有其合理性呢?且看下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6881.htm現在,美國、英國、德國、以色列都在大力發展3D打印技術。那么,哪個國家的水平比較領先呢?中國的技術水平如何?3D打印技術的發展是否會讓制造業回流美國等發達國家,并沖擊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技術上主要拼的是材料學
要討論3D打印技術的水平問題,我們可以從3D打印的幾個步驟分開來看。
3D打印技術的第一步是三維建模。這其實是個軟件和編程問題,不是工業技術問題。只要有相應的電腦軟件,問題都不大。
第二步是用什么方法來堆積材料,這確實是個技術問題,例如,是選擇用激光燒出來,還是噴頭噴出來(一般的家用3D打印機)等等,但這類技術難度也并不大。
3D打印技術的第三步,是材料學方面的問題了,即通過反復試驗各種材料,摸索出成功的經驗。
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研發3D打印技術,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隆源公司等高校、研究機構以及企業已經取得不錯的研究成果,研發出光固化、金屬熔敷、生物制造、陶瓷成形、激光燒結、金屬燒結、生物制造等類型的3D打印(增材制造)裝備和材料。
3D打印這個詞雖然聽起來比較新,但中國已經有多家企業提供3D打印方面的服務,并且通過網絡和微博等平臺,進行了多方面的營銷和宣傳。例如,叁迪網就提供在線的3D打印服務,也出售家用的3D打印機。它出售的各種玩具和裝飾品,售價在數十到數百元;出售的各類3D打印機,價格在1萬多元到27萬多元不等。
目前,中國和美國的技術差距,在于被使用的技術的數量,而不在于技術的先進程度。拿烤餅干打個比方,你沒法衡量誰烤餅干的技術領先,只能說誰的餅干花樣多,即烤餅干的技術種類豐富。
另外,美國擁有世界上38.5%的3D打印設備,而中國所占的比例只有8.6%。3D技術的大規模商業化應用,能讓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改進。中國在這方面也應加以重視,避免重蹈“贏了技術,輸了市場”的覆轍。
中國也有部分技術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3D打印的某些領域中,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鈦合金大型構件激光成型技術。這種領先,其實也是在材料學領域的領先。
“十一五”期間,863計劃面向大型飛機研制的重大背景需求,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啟動實施了“飛機部件制造與加工裝備技術”重點項目,鈦合金大型構件激光成型工藝與裝備課題通過專家組驗收。
該項目課題組通過4年多的努力,研制出具有系列原創關鍵技術的,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鈦合金結構件激光快速成形工程化成套裝備系統。構件成形能力達4000毫米乘3000毫米乘2000毫米,通過激光成形的大型復雜整體鈦合金構件,成功在C-919大型客機等研制生產中得到工程應用。
3D打印具有先天的不足
時下,中外媒體對3D打印的報道比較熱鬧,給人一種3D打印無所不能的錯覺。其實,3D打印既有優勢,也有不足。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特約研究員賈晉京在接受《環境與生活》雜志采訪時說,就目前3D打印技術的水平來看,其局限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3D打印設備能讓單一材質的產品一次成型,但不同材料的產品,目前仍做不到。材質的熱性能不同,冷卻速率不同,對于用到不同材料的產品來說,3D打印只能分開打印,先“打印”出各種形狀的零部件,然后由人來做后加工和組裝。熱炒的所謂“打印汽車”、“打印槍支”,也只是打印各個零件。這就限制了3D打印在一般居民家中的普及。
2.目前的3D打印不能制造電子系統的零件,這種局限性在信息時代里嚴重限制了3D打印的應用范圍。因為芯片涉及不同種類的材料,不能同時噴不同種類的材料。
3.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3D打印對于制作大部分零件來說,耗能太大,效率太低,成本太高。因此,目前的3D打印,也就是打印模型、玩具還給力。
3D打印的長項就是做形狀復雜到難加工的部件。例如,中國正在努力研制和生產大飛機,其中需要一些難以通過普通方法加工的零件,激光3D打印就大顯身手。但是,如果用來做不難加工的部件的話,效率明顯低于傳統機床?,F代制造業中,絕大多數零件都是易加工的,可以標準化生產的,用機床可以每分鐘做很多個出來,這比3D打印要快很多。
此外,在很多情況下,3D打印如果要達到符合要求的強度,成本過高。例如,用3D打印技術來制造汽車發動機,使用很貴的機器加很貴的材料,是能達到要求的強度的。但那樣做的經濟成本、時間成本都太高了。
3D打印尚難沖擊中國出口
有些報道稱,3D打印的推廣,將明顯有利于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工業復興,對于“中國制造”的出口和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構成沖擊。
但目前看來,暫時還難以得出這樣的結論。3D打印技術最適合生產的是個性化定制的玩具。這類玩具成本仍較高,但可能投合高收入階層愛好新奇的心理。
隨著3D打印技術的推廣,中國的傳統玩具制造業未來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沖擊,但這種沖擊現在并未出現。據海關統計,2012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玩具4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3%。原因很簡單,3D打印的玩具比傳統生產的玩具貴多了。
筆者上網搜索了一下,一只普通的電動圣誕馴鹿雪橇車報價17.93元,而國內3D打印的圣誕雪橇模型,報價高達200元。
即使將來外國人都自己在家打印玩具了,不買中國玩具了,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很小。因為2012年上半年中國出口總額為9543.76億美元,玩具只占到出口總額的0.47%。
即使美國人都在家打印玩具,對中國玩具出口市場的沖擊也不會太大。
服裝方面,3D打印需要用化學纖維材料,但化學纖維為原料的穿著,又與發達國家流行的環保原生態潮流不合,3D打印服裝可能會受到限制。退一萬步說,即使3D打印服裝風靡世界,家家都自己打印衣服穿,對中國出口的沖擊也不會很大。2012年上半年,中國服裝出口為670.5億美元,也只占出口總額的7.02%。
根據商務部網站的資料,在當前的中國出口商品中,金額最大的分類是“機械及運輸設備”,該門類占出口總額將近一半。各種機械和運輸設備中的零件,絕大部分適合傳統的標準化工業加工,3D打印沒有比較優勢。在那些難加工的零件中、適合3D打印的零件中,中國的相關技術也并不落后,上文提到的飛機鈦合金激光快速成型就是很好的例子。
根據上文所述,在可預見的未來,3D打印技術的應用范圍是有限的,是無法代替標準化工業加工的;同時,中國的3D打印技術并不落后,3D打印的使用也在推廣之中,正在產業化。3D打印并不會對中國的制造業造成大規模的沖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