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市場分析 > 英特爾ARM之戰:硅谷巨無霸對決劍橋蠻荒者

        英特爾ARM之戰:硅谷巨無霸對決劍橋蠻荒者

        —— 幾年內英特爾與ARM在計算與通信領域分河而治
        作者: 時間:2013-05-07 來源:C114中國通信網 收藏

          彭博商業周刊近日評論稱,英特爾X86架構以超強的運算能力在計算領域占據統治地位,架構計算能力稍弱但解決了功耗問題,成為通信領域主流架構,幾年內英特爾與在計算與通信領域分河而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5014.htm

          但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越來越壯大,雙方都不甘心固守邊界。今年英特爾攜雷霆之勢大舉進軍移動市場,意圖挑戰的統治地位。而ARM也一改PC領域“悄悄打槍”的作風,在今年10月推出了兩款64位處理器,高調進軍服務器市場。

          2012年,雙方都越過了傳統的邊界。英特爾希望將PC服務器領域的成功移植到移動市場,而ARM則想“重新定義”服務器市場,終結英特爾的“家天下”。在C114中國通信網資深記者劉定洲所撰寫的這組文章中,我們將會為您詳細介紹英特爾與ARM之間的這場馬拉松比賽:他們是如何從“井水不犯河水”到后來的“水火不容”;他們又是如何在對方的后院中“煽風點火”;在這個逐漸落幕的PC時代,在這個逐漸興起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戰爭已經無可避免,硅谷的巨無霸和劍橋的“蠻荒者”,誰將笑到最后?

          英特爾ARM之戰(1):越過傳統邊界

          C114訊 12月4日評論(劉定洲)英特爾早在2006年就曾經試圖染指移動市場,由于功耗較大等原因最后放棄,將虧損了幾十億美元的手機芯片部門出售給Marvell。近年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增長迅猛,不僅展現了巨大的發展潛力,更逐步侵吞PC的市場份額,讓英特爾越來越不能忍受。2010年8月31日,英特爾宣布以14億美元收購英飛凌的手機芯片業務,再度踏足移動領域。

          這一次不再是試探,而是以無以倫比的決心和氣魄,制定詳細的路線圖和規劃,并將在PC領域大獲全勝的商業模式移植到移動市場,實現“PC+移動”的全面統治。今年年初,英特爾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公布了移動產品演進圖,欲3年內發展三代產品,從32nm到22nm到2014年的14nm處理器架構,接近當前10nm的理論極限值。

          英特爾依靠技術的進步來降低功耗,同時依靠充足的現金流、超強的性能、領先的制造工藝和過去的合作伙伴,還有立足硅谷的區位優勢,意圖打垮ARM這個從英國劍橋“蠻荒之地”過來的對手。然而其功耗問題始終被ARM抓住不放,ARM在英特爾大舉進軍移動市場的同時,以低功耗為賣點進入了英特爾占據90%份額的服務器市場。

          ARM迂回包抄

          在在11月30日深圳舉行的ARM年度技術研討會上,ARM企業應用市場經理邵薇演講稱,ARM要“重新定義服務器產業鏈的價值分配”。邵薇暗指英特爾占據了服務器領域過多的利潤,并指出ARM將聯合芯片設計、軟件供應、系統集成等領域的合作廠商,共同分享服務器市場價值。

          2012年10月31日,ARM在北京推出ARMv8架構的64位Cortex-A50系列處理器Cortex-A57與Cortex-A53,這兩款產品將大幅提升性能同時減少尺寸,并將在2014年大批量上市。AMD、惠普、戴爾等廠商已經開展了基于ARM架構的服務器項目。

          邵薇承認ARM計算能力相對英特爾較弱,同時指出一些公司例如騰訊、Facebook,更看重服務器的存儲和成本,這將是ARM的突破口。中國服務器市場將是非常好的機會,例如騰訊CTO熊明華在演講中透露,微信每個月在服務器上的花費達1億元。鑒于微信對存儲的要求超過計算能力,如果有較低成本的替代產品,無疑會產生很強的吸引力。ARM已經將手深入到了英特爾的后院。

          移動領域是主戰場

          ARM目前在PC領域的份額仍然很低,然而主動出擊對性能要求更高的服務器市場,在筆者看來,原因一是是服務器對低功耗也有很高需求;二是合作伙伴的努力開拓;三是隨著智能手機的爆發,數據流量急速增長,對服務器需求也增長;四是服務器市場較高的利潤。但是對于英特爾來說,移動領域才是主戰場。平板電腦正在迅速侵占PC的市場份額。ARM中國區總裁吳雄昂表示,市場上95%平板電腦基于ARM架構,到2013年,平板電腦將會取代上網本和PC,出貨量將會超過筆記本電腦。多家行業分析機構也預測平板電腦將會迅猛增長。

          移動市場的巨大潛力固然令英特爾艷羨不已,ARM的咄咄逼人更是令其寢食難安。居安不思危,敗亡之道。英特爾必將在移動領域全力出擊,一是以攻代守,更重要的是,在PC產業增長乏力的情形下,尋找一條提升業績的康莊大道。ARM欲以移動替代PC,英特爾則將主戰場帶到了移動領域。

          英特爾ARM之戰(2):決戰移動領域

          C114訊 12月4日評論(劉定洲)在移動領域,ARM陣營擁有絕對的實力。據ARM CEO沃倫·伊斯特透露,目前ARM產業合作伙伴已經超過300家。而1年前還只有約250家,ARM陣營仍然在繼續壯大,占據著移動市場超過95%的市場份額。

          當然英特爾的實力不容小覷。相比ARM只做處理器設計,英特爾是真正的巨無霸,執掌芯片產業之牛耳。2011年英特爾銷售額達540億美元,純利潤139億美元,而ARM營收不到8億美元,不及英特爾凈利潤的一個零頭。英特爾所面對的,是以ARM為核心的遍及全產業的松散聯盟。所要做的,是分化瓦解聯盟,將ARM陣營的合作伙伴爭取過來,在移動領域,形成以英特爾為核心的生態系統。

          舉辦首屆移動峰會

          11月21日,英特爾在深圳舉辦了首屆移動互聯技術峰會。這個會議的舉行具有深刻的意義,反映了英特爾對移動領域的重視以及爭取“世界手機之都”深圳移動產業鏈的姿態。英特爾移動通信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陳榮坤表示,英特爾在移動互聯領域具備獨特的優勢,包括超強計算能力和低功耗系統芯片、全面的無線和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世界領先的制造能力、還有基于英特爾架構的軟件優化和設計支持,“對未來充滿信心”。

          峰會目測約有400余人參加,大多數是來自深圳移動產業鏈上廠商。峰會上展示了英特爾移動合作伙伴的部分產品,包括摩托羅拉和中興等廠商的7款智能手機,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三星、中興等廠商的平板電腦。最新發布的摩托羅拉新鋒麗i MT788,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Z2480平臺,采用了英特爾超線程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高達2GHz的主頻速度。英特爾展示了強大的處理性能,并強調功耗已經不是問題,并在峰會現場作了演示。

          英特爾強調對行業合作伙伴的重視,但英特爾過去幾十年發展史說明該公司通常都是想獨霸市場。iSuppli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接受C114采訪時表示,在移動互聯時代,英特爾一定要取得成功。而取得成功,其商業模式必須改變。ARM分享利潤的商業模式,使在自身規模較小的情形下,構建了一個統治移動產業的強大生態系統。

          功耗是瓶頸

          英特爾必須要打消業界對其功耗的疑慮。英特爾在移動領域的技術演進,仍然遵循摩爾定律的發展速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摩爾定律幫助英特爾在PC領域取得巨大成功,使英特爾的處理器性能后來居上,領先全球。在移動領域,除了計算,功耗也同等重要,摩爾定律是否仍然有效?

          ARM CEO沃倫·伊斯特認為定義處理器性能增長趨勢的摩爾定律已經變得無足輕重。摩根大通分析師ChristopherDanely認為,相對ARM,英特爾Medfield芯片成本高25%左右,而耗電量是對手的1.3倍,并且在安卓平臺上必須為X86架構優化軟件;下一代22nm技術或許能夠大幅解決耗能問題,但競爭對手的芯片也會同期改進。

          顧文軍表示,英特爾擁有全球最先進的工藝,在14nm和10nm這兩個技術的推出時間上,英特爾很有可能遠遠領先純代工企業,可以利用比競爭對手先進的工藝來彌補自己架構在功耗上的影響。他認為,英特爾的技術演進路線并不激進,在智能機時代,大屏幕、多核、多應用等使得手機對功耗的要求非常高,而現在的電源管理技術還沒有太大的進展,對先進工藝的需求迫在眉睫。

          基因是源頭

          英特爾和ARM對功耗的糾纏,隱藏在兩家公司的發展歷史中。英特爾1968年創立于硅谷,采用復雜指令系統,遵循摩爾定律不斷更新工藝,擊敗了IBM、惠普、SUN等眾多采用精簡指令系統的處理器廠商,成為PC處理器領域的霸主。英特爾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史。ARM脫胎于英國Acorn電腦公司1983年為制造低價電腦而成立的微處理器部門,Acorn考慮到微處理器功耗使硬件成本高昂,專注開發采用精簡指令系統的省電的微處理器。ARM微處理器沒能占領電腦市場,卻借助諾基亞成功打入手機市場,并花了10年時間,成為手機芯片領域幕后的霸主。2010年蘋果iPad推出,采用了ARM的架構,使ARM幾乎獨霸平板電腦處理器市場。

          英特爾的提升性能與ARM的省電設計基因不同,但路徑在逐步趨于一致。英特爾通過改進工藝并不斷優化處理器結構來降低功耗,而ARM和合作伙伴也在努力提升處理器性能。臺積電近日表示,20nm SOC將在年底試產,明年11月還將試產FinFET制程。雙方都在鞏固優勢并彌補缺憾,是ARM逆襲PC,還是英特爾通吃全產業,未來幾年將展開激烈的競爭。



        關鍵詞: ARM 16nm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八宿县| 巨野县| 晋州市| 大悟县| 磐安县| 合山市| 通州区| 赫章县| 洪洞县| 内乡县| 渝北区| 满洲里市| 新邵县| 台中县| 城市| 永宁县| 滦南县| 博乐市| 台北县| 新竹市| 澄城县| 资源县| 文登市| 清水河县| 塔城市| 瑞丽市| 竹山县| 隆尧县| 保山市| 莲花县| 贡山| 洞头县| 犍为县| 任丘市| 信阳市| 石阡县| 昌平区| 磐石市| 济宁市| 永平县|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