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醫療電子 > 業界動態 > 電子/生物整合突破 3D打印電子耳

        電子/生物整合突破 3D打印電子耳

        作者: 時間:2013-05-06 來源:CTIMES 收藏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運用現有的列印工具,開發出了可聽見遠超出人類可聽範圍之無線電頻率的。研究人員希望找出一種能更有效將電子與組織整合的方法,因此,科學家們運用3D列印細胞和奈米粒子,并透過細胞培養結合小型線圈天線和軟骨,創造出了「仿生耳」(bionic ear)。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4966.htm

          

         

          附圖 : 科學家利用3D列印來整合組織以及能接收無線電訊號的天線(圖:Princeto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School)

          在電子材料和接合時通常要解決棘手的機械和熱挑戰,普林斯頓大學機械暨航太工程副教授Michael McAlpine指出,3D列印解決了過去2D無法實現的技術瓶頸。標準組織工程涉及到細胞培植類型,如形成耳軟骨并放到稱之為水凝膠的高分子材料支架上。然而,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技術在復製復雜的3D結構時都會出現問題,目前耳再造仍是外科領域最棘手的難題之一。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普林斯頓大學的團隊採用3D列印來製造。其列印表採用電腦輔助設計來形成目標物件的薄片陣列,接下來印表機會沉積各種不同的材料層,包括塑膠到細胞在內,以建構完整的成品。該團隊表示,3D列印很適合用于組織與電子的交織整合。

          該技術也讓研究人員能妥善地在人耳的高度復雜拓樸結構中結合電子天線和組織等部份。研究人員使用普通的3D印表機來結合水凝膠矩陣和小腿細胞,以及用來形成天線的銀奈米粒子。小腿細胞之后發展為軟骨。

          生物結構由有機分子組成,大多是軟且帶水份的質地,而電子部份則是堅硬而乾燥的,主要成份是金屬、半導體和無機介質,整合二者是一項艱鉅挑戰,但他們的開發成果將能造福更多人,開發具智慧特性的義肢或植入式設備。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车险| 屏边| 沧州市| 蕲春县| 阳东县| 长兴县| 永平县| 兰西县| 德钦县| 赤城县| 浮梁县| 邓州市| 尼勒克县| 松原市| 灌南县| 敖汉旗| 宁波市| 房山区| 渝中区| 夹江县| 新郑市| 安远县| 陇川县| 峡江县| 比如县| 剑河县| 绥棱县| 贵州省| 鄂伦春自治旗| 天等县| 中西区| 鲁甸县| 鄂托克前旗| 黄陵县| 阿克陶县| 巴彦淖尔市| 米林县| 彭水| 嘉荫县| 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