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平板業上游爭相擴建 產能過剩初現端倪

        平板業上游爭相擴建 產能過剩初現端倪

        ——
        作者:南方新聞網 時間:2006-07-07 來源: 收藏
          
         
          中國臺灣及日韓巨頭爭相擴建平板基地,大大超過市場消化能力

          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的面板產業引來了一個投資高峰,臺灣奇美、中華映管、LG.飛利浦紛紛在內地市場投入巨資,進軍液晶面板。

          據信產部統計,今年前4個月液晶電視產量為187.1萬臺,等離子電視的產量僅為17.2萬臺。有分析師指出,投資熱潮的背后充滿了盲目性,資本推動下的液晶面板產業開始出現虛熱傾向,而這將大大影響平板產業的整個產業鏈條,上游的惡性競爭,將使得整機廠家面臨難以估算的風險。

          面板業急劇擴張

          6月底,從上廣電集團傳出消息,旗下附屬上廣電光電子公司與臺灣寶成集團全資附屬Mindtech Investments,將共同投資建設上海及昆山的兩處液晶面板模塊廠,總投資1.9億美元,每家工廠投資9,500萬美元。上述兩家工廠注冊資本均為3500萬美元,上廣電光電子將分別持有兩家工廠的60%股權。當中上海液晶面板模塊廠將為液晶電視廠商提供產品及接納代工定單,其設計月為40萬塊;昆山廠則為筆記本計算機廠商提供產品,其設計月產能30.4萬塊。

          實際上,從今年年初開始,整個中國平板面板產業的產能正在迅速增加。不久前,上海廣電NEC公司的第五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獲得15.68億元的銀團貸款,擴產后,合資公司液晶面板第五代線的產能將增加88.8%;而京東方此前成功爭取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60%的玻璃基板巨頭康寧的合作,在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產業鏈的布局仍在不斷深入;此外,臺灣的面板企業也借著收購、政府招商引資等契機,通過設立后端模組廠的形式切入面板產業。其中,中華映管攜手廈華電子投資近30億元籌建全球最大平板基地,奇美也于近日在佛山市南海興建一個后段模組廠。

          除液晶屏產能外,等離子屏生產線也規模驚人。LG電子于去年5月在中國投入了近6億美元建成第四期生產線,每月產量已經達到了12萬塊,在必要時,不需要任何投資,就可以月產量達到16萬塊,而LG在華前三期生產線產能已經是19萬塊,兩者加起來達到每月35萬塊的產能。

          產能過剩初現端倪

          據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 Search公司數據稱,液晶電視受價格持續下調和世界杯影響,在主導市場的30-34英寸電視機領域,其銷量超過了傳統顯像管電視。但是在平板面板產業產能擴大遠遠超出平板電視的產量的擴大。據信產部統計數據,今年前4個月液晶電視產量為187.1萬臺,等離子電視產量為17.2萬臺,加起來為204萬臺,預計全年最多為700萬臺。而僅上廣電一家的液晶面板的年產量就達500萬臺。

          實際上,顯然,隨著產能的急劇擴張,行業快速的更新換代、難以抵擋的降價潮流等特性遠遠超乎進入者的想像。日韓、歐美企業近年均陷入結構性虧損或利潤急劇下降,而最早上馬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京東方去年宣布巨虧16億元后,4月3日再次預告今年第一季度最高虧損額達5億元。

          利潤率大幅下滑

          記者獲悉,由于產能嚴重過剩,所以中低端產品市場利潤在飛速下滑。而業界人士披露,2005年,部分平板電視企業尤其是外資企業,利潤率能達50%。但時隔半年,歷經數輪價格戰的洗禮后,平板電視全行業的毛利率從一年前的50%降到了2%-3%,部分企業的利潤率甚至僅為1%。

          此前,三星電子在其第一季度投資者大會上表示,預計第二季度大尺寸電視面板價格的下降速度會有所放緩,但是最近的統計數據表明,30英寸以上的電視面板平均銷售價格本季度將繼續下跌。而40英寸電視面板領域里的激烈競爭會對32英寸及37英寸電視面板市場產生多米諾效應,目前32英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銷售價格接近生產成本。

          有分析師指出,中國企業投資平板面板產業需謹慎,以及應健康有序。而實際上,與內地目前政府支持企業毫賭面板相對應的是,目前臺灣奇美和LG.飛利浦開始放緩擴張的步伐。有消息稱,由于面板廠庫存高、平均單價下滑速度快,使得第二季市場是否景氣看法相當悲觀。而LG.飛利浦(LPL)和奇美電子是2006年第一季庫存增加幅度最高的TFT-LCD面板廠,其中LPL增加56%、奇美增加45%,兩家深受高庫存困擾的面板廠,第二季不約而同地傳出新產線擴產將延后半年的消息。而這種趨勢,也應該給正在急于上馬液晶生產線的各地政府和企業打一支預防針,澆上一盆“冷水”。

          液晶面板今年價格變動情況

          尺寸  年初價格 現在價格

          40英寸 930美元  835美元

          42英寸 1100美元 860美元

          32英寸  -   460美元

          來源:臺灣聯景科技 

          - 鏈接

          國內企業收縮等離子生產

          相比液晶電視市場,等離子情況更為嚴峻。雖然進入等離子屏生產的企業不多,但賽諾的報告顯示,今年1-5月,松下、日立、LG在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的占有率達到50%以上,而國產品牌廈華、創維、康佳、TCL、海爾五大品牌只占有12%的份額。

          此外,等離子陣營的技術升級也給國產彩電廠商造成了傷害。據悉,在等離子面板的對比度從原來的1000∶1提高到5000∶1后,國內很多企業被迫將之前的存貨以8000元左右的價格傾銷,而升級后的新屏價格都在1100美元以上。由于目前等離子屏從標清向高清過渡,中國企業都擔心再次承受差價損失,所以今年幾乎沒有國產品牌再推等離子新品。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據表明,1-4月等離子電視的產量僅為17.2萬臺,這個數據不到LG一家企業在華一個月產能的二分之一。

          - 記者觀察

          面板產業需要“冷靜劑”

          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信息產業部將集成電路、液晶屏為代表的新型電子元器件等列為“十一五”重點規劃項目。據悉,按照規劃,液晶屏投資的初步規劃是全國10條左右,2008年前建設3-4條第五代液晶屏生產線,2010年陸續建設第六、第七代生產線,地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電子信息產業集中、在IC和半導體行業具備一定基礎的地區。改變面板依靠進口、掌握核心技術進入上游面板制造領域初衷良好,但是從最近的面板投資熱潮不難發現,平板投資熱潮的背后充滿了盲目性,資本推動下的液晶面板產業開始出現虛熱傾向。

          當液晶面板行業巨頭紛紛拼搶7代以上的液晶面板生產線時,國內企業目前卻集中于第5代甚至更低一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建設,而液晶面板生產線每隔半年就有一次升級。

          由于液晶面板產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各級地方政府都在不遺余力地去發展。然而,即便是領跑液晶產業的韓國,也不過兩家企業擁有液晶生產線;最早發展液晶電視的日本也是在痛下決心整合之后,才得以取得產業的發展。臺灣地區的液晶面板業所面臨的窘境也許是內地發展液晶產業的前車之鑒,而走在前面的日韓品牌經歷了長時間的整合,這也值得我們借鑒。在進來時機較晚的情況下,我國的面板產業更應該一步到位,避免再走彎路,重復投資的錯誤實在不應該再犯。目前熱鬧的液晶面板投資需要一服“冷靜劑”。 


         


        關鍵詞: 產能 平板業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龙胜| 弥勒县| 乌恰县| 察隅县| 犍为县| 阜阳市| 蒲江县| 南丰县| 绥宁县| 青神县| 元朗区| 外汇| 桦南县| 嘉兴市| 金寨县| 崇义县| 新绛县| 宁安市| 花莲市| 石泉县| 博白县| 沙坪坝区| 沁阳市| 罗江县| 普陀区| 玉田县| 台江县| 巴塘县| 青田县| 湘乡市| 日照市| 蓝田县| 临澧县| 河东区| 岱山县| 杨浦区| 安阳县| 阳新县| 马山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