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üV南德意志集團發布全球《2012 產品安全評估調查》
全球領先的檢測、測試和認證服務公司TÜV南德意志集團(以下簡稱TÜV SÜD)發布了全球《TÜV南德意志集團2012 產品安全評估調查》(下簡稱調查)。該調查在美國、英國、日本、印度以及中國五大市場進行,針對消費者和生產企業,就玩具、食品及消費電子這三大類產品的產品安全,消費觀念和消費經驗進行了深入調查,調查表明,世界主要市場的制造商、經銷商和零售商們在生產效率以及產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方面還需要提高。報告同時顯示,雖然“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形象仍然有待提升,但中國企業對于產品安全生產的意識行業內產品安全最佳實踐的了解程度在五年提升了43%,這表明中國企業正在逐漸認識到通過加強質量管理來提升其產品安全的重要性,這也表明“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正在逐步提高與完善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43311.htm消費者的需求
- 超過70%的消費者都愿意為達到規定安全標準的產品多支付產品價格15%的費用。
- 現在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時,相比品牌更注重產品的安全,同時他們對于產品安全標識的透明度要求不斷提高。
- 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在過去五年內買到過安全不達標的產品。
業務的支出
- 僅在過去五年中,企業平均召回產品10次,占到年收益的近10%。
- 盡管過去五年,企業對于產品安全進行不斷地投資,雖然有超過一半的生產商、分銷商和零售商能夠追蹤到供應鏈上每個部分的來源,但有一半卻無法保證他們的全產業鏈達到產品安全要求。
調查顯示,過去五年中,中國企業召回產品的平均次數為7次,其造成的損失占到收益的9%。其中供應鏈的管理與追蹤是目前制造商在產品安全質量控制方面遇到的較大挑戰。生產企業的供應鏈管理領域存在的不足可能是一部分“中國制造”存在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之一,也為許多企業造成了實際的經濟損失,同時也影響了“中國制造”的整體形象。
TÜV SÜD產品服務部門的首席執行官白依山(Ishan Palit)先生指出:“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但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及其創新產品的印象轉變需要時間,這就需要中國企業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這也將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作為國際領先的獨立的第三方技術服務公司,我們希望利用我們在全球市場積累的經驗和技術,幫助中國制造業更快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白依山進一步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中國企業對于產品安全的意識正在大幅度地提高。調查中顯示,中國企業在過去5年里,對其行業內的產品安全最佳實踐的了解程度上升了43%,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我們相信,通過更嚴格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完善的供應鏈管理以及來自第三方機構的技術與服務支持下,中國企業能夠逐漸改善其產品安全的現狀,重建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信心,并最終實現產業鏈的升級。”
此外調查還顯示,各國受訪企業普遍高估了實現最佳的產品質量所需額外增加的成本,白依山先生認為企業應該考慮通過增加或改善各種措施來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根據我們的經驗,實現最佳產品安全標準的額外成本通常不會高于現有生產成本的19%。并且,在有些情況下甚至不需要增加生產成本。調查顯示,中國企業在產品安全方面較少重視的措施是員工培訓(41%)和研發階段對安全的考慮(47%),而實踐證明這兩項措施十分有效且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此次調查共訪問了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日本以及中國的5,268名消費者和520家企業代表,這五個市場的GDP占全球GDP的47%。通過調查旨在了解這些市場的消費者對于產品安全的看法以及企業在產品安全領域的實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