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渠哪得清如許——尋中國本土創新之源
提起中國的創新能力,很多人都會眉頭緊皺,其中潑冷水的起碼占到大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國際事務教授 Dan Breznitz最近發布評論認為:“中國可能需要二十至三十年的時間來‘克服創新障礙’。” 不過正如一種觀點指出的,中國廠商更擅長的是一種“二代創新”(second generation innovation),而非自主創新。所謂的“二代創新”,意指結合既有技術和產品,以及中國本身強大的制造能力,進而開創出的產品和應用市場。實際上,“二代創新”也是一種創新,這是克服創新障礙道路上必經的階段,也促進了目前一些中國優秀企業和競爭優勢的誕生,電子信息行業尤其如此。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3044.htm
圖1:電子界唯一以“創新”為主題的重要展會——深圳(國際)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與應用展將在6月20日拉開帷幕。
然而,如何使更廣大的中小電子企業包括中國IC公司也能挖掘到“二代創新”甚至“自主創新”的機會,尋覓到自己的創新之源呢?這就要從技術的上游尋找答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電子業界唯一以“創新”為主題的重要展會——深圳(國際)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與應用展(China IC Expo,簡稱CICE)的主辦單位——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蔡錦江認為:“本土IC業者之所以難以在高手林立的國際競爭中突圍,80%歸于產品創新的價值缺失,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目前的市場大環境比較浮躁,企業難以沉下心來踏踏實實做技術,二是本土電子廠商缺少創新的源泉,而發掘這個源泉正是CICE的使命。”
即將于2012年6月20-21日舉辦的深圳(國際)集成電路技術創新與應用展針對中國電子制造商的需求,圍繞市場熱點應用領域,以系統創新和應用創新為主線,通過產品與方案展示,從最上游的IP技術、IC設計、先進工藝著手,幫助電子制造企業尋找“創新”的源泉,制定未來產品規劃和選擇技術合作伙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