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業被警告:總理報告稱要制止盲目擴張
“對于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來講,目前最迫切的問題是啟動國內市場,滿足能源環境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時璟麗表示,“例如金太陽這樣的工程是逐漸發展的,政策比較穩定,具有可持續性和長遠發展。為了行業做得更好,要有長期眼光,不能殺雞取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30062.htm在歐洲,太陽能光伏裝機曾經領先的國家,弊病正逐漸顯示出來,短時間內裝機數量的大起大落牽扯著全球行業發展的神經。
“長久看,歐洲國家能源和電力需求是在下降的,不像中國在快速大幅度上升,歐洲國家在此領域的政策并不是很成功,前幾年發展較快的西班牙、捷克,目前年裝機在幾萬千瓦,略等于無。”
目前,國內尚未完全建立支持光伏應用的政策體系和促進光伏發電持續發展的長效互動機制,太陽能電池產品多數出口海外市場,產業發展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海外市場變化影響很大,對外部市場的依存度過高,不利于持續健康發展,已經成為從行業到政府主管部門的共識。
工信部《太陽能光伏“十二五”發展規劃》亦坦承,“一些國家的新能源政策出現調整,相關補貼紛紛下調,對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有較大影響。同時,歐美等國已發生多起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貿易糾紛,類似糾紛今后仍將出現,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國太陽能電池成本優勢明顯,對國外產品造成壓力;二是國內光伏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產品主要外銷,可能引發傾銷疑慮;三是我國相關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存在產品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根據該規劃,到2015年,實現多晶硅領先企業達到5萬噸級,骨干企業達到萬噸級水平;太陽能電池領先企業達到5GW級,骨干企業達到GW級水平;1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
鄺少平分析,“目前中國最大的光伏企業無非就那幾家:無錫尚德、晶澳太陽能、英利等,工信部把規則列得那么明確,既是特指,也是激勵,看看誰能夠有本事成為千億光伏企業。”
“只要市場步伐足夠大,千億規模并不是不可能,” 時璟麗表示,“但是很難說具體是哪家,一切都存在變數。”
“當前光伏市場低迷,我們的企業家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要做好應對市場起伏的準備。低潮時期做軟實力,高潮時期頭腦不發熱。”趙玉文認為,“按照工信部的計劃,隨著成本的不斷下降,光伏價格逐漸走低既是目標也是產業發展基本趨勢。接近常規電價是我們未來的目標。”
評論